2024-04-28-星期日
◎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工程 │◎PChome │◎YAHOO │
 

「吳火獅醫學獎」揭曉 中研院是大贏家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2023年的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TBF)講座揭曉,每位2500萬元講座獎金的大獎,由中央研究院洪上程與李永凌2位教授獲得,同時,台灣最高額的醫學獎「吳火獅醫學獎」也分別由陳斯婷、黃冠穎、張偉嶠3位學者獲獎。


TBF生技醫藥講座提供10年共計2500萬元的研究經費,培育生技醫學界優秀人才, 本年度由洪上程(左二)、李永凌(右二)二位學者獲獎

由鑽石生技投資於2013年捐助成立的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秉持「人才為本」的理念,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自2013年起頒發TBF生技醫藥講座,提供每位講座為期10年共計2500萬元的研究經費,經由講座教授的傳承來培育醫療、生技產業研發創新資源,10年來已培育近500位優秀人才,希望可以推動台灣生技發展,有感於人才是創投的第一步,期望可以做一個永續的投資,而投資人才是最重要的,期盼可由優秀教授帶領學生,將傳承做好,持續為台灣生技產業厚植實力,挹注生技醫藥領域豐沛動能。本年度2位TBF講座獎金由富邦金控與台新金控全額贊助。

2位得獎人分別為:
1.中央研究院 基因體中心洪上程特聘研究員,致力於醣醫藥科學的研究,首創的醣「一鍋化」相關技術已成功技轉,並以獨創的有機化學合成技術及分子生物學檢測為基礎,提供醣與蛋白複合體結構和活性關係的重要資訊,為開發小分子藥物對抗人類疾病開闢新的途徑。

2.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李永凌副研究員,專研開發 AhR 脂質體拮抗劑進行腫瘤免疫治療,並建立人類樹突細胞小鼠平台,應用於人類腫瘤或病毒感染模型測試,提早驗證人類抗體相關藥物的功效,增加臨床試驗成功的機會。

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表示,10年的講座研究資助計畫,初衷即是透過實質且穩定的助力,讓無法立竿見影的生技醫學研究,能夠長期紮實的持續推動,避免具有潛力的人才或計畫,因受限於資金而流失。希望可以讓教授們有平台展現過去的研究成果,也讓大家可以更加認識生醫產業的重要生力軍,讓更多人可以一起共襄盛舉,培育生醫領域需要的人才,讓台灣生醫環境能發展的更完善及健全,也讓研究計畫看見轉譯、商化的可能性。期許藉由拋磚引玉的力量,推動企業對於生技醫療人才培育的重視,共同提昇台灣高端生技醫藥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項由鑽石生技投資與台新金控共同捐助成立的「吳火獅醫學獎」,主要為鼓勵在生醫領域鑽研並具有成就的年輕學者,贊助每人210萬元獎金,支持推動研究轉譯至臨床實證,今年的3位得主為:
1.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陳斯婷副教授,探討免疫系統的調節機制,並闡明先天免疫檢查點 NLRP12在紅斑性狼瘡腎炎疾病進程的角色及相關臨床應用。

2.臺大醫學院 免疫學研究所 黃冠穎副教授所發現的人源抗腸病毒71型單株抗體以及抗新型冠狀病毒之新穎單株抗體及應用皆獲台灣專利以及技轉授權。

3.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院 張偉嶠副院長,致力於基因體研究應用於藥物開發與個人化醫療,為台灣目前以 T 細胞定序技術為基礎發表最多論文的學者。

其中,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陳斯婷副教授表示,過去投身基礎科學研究,但這幾年不斷的嘗試及改變,如何更多運用自己在免疫學的專業,將醫學上或是臨床試驗仍缺少的部分給予幫助及連結。目前與藥廠正進行後續合作討論,希望可以用此研究計畫對於紅斑性狼瘡臨床實驗指標,讓醫師有效評估藥物反應,並對逐年增加的自體免疫患者的治療,可以有極大的進展。

另外,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李永凌副研究員也於記者會中分享申請TBF生技講座的緣由,主要是因動物相關實驗計畫成本需求較高,且其餘經費申請多較為繁雜,感謝TBF願意無條件支持,相信科學研究所的實驗得以繼續,期望跳躍原來的生物基礎,早日將研究計畫轉譯,對生醫產業有實質的幫助。

記者會也邀請到TBF生技講座10年畢業生代表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醫學研究所徐沺教授前來分享:從新藥開發、開始研究到最後可以實際用於臨床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而TBF的這項10年贊助計畫讓學者們在漫長的研究路上有足夠的經費可以靈活運用,不僅是對相關研究資源有莫大的幫助,使之能夠專注於充實自己的研究,也更有餘力可以招攬優秀菁英共同投入研究。

徐沺教授表示,此項TBF 10年贊助計畫帶來的效應,已不僅止於對個人所發表的研究,也為研究團隊的成果帶來極大的影響力,10年間於國內外榮獲多項專利及獎項,對此感到非常感激。期盼未來也能持續針對生醫界及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帶來更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基金會董事長楊泮池也提及,基金會希望建立溝通平台,鼓勵產業界及企業們一起投入,透過無條件的捐贈,讓年輕學者可以有機會發光發熱,也讓他們能在生醫這條路上的成就被更多人看見。秉持「人才為本」的理念,TBF生技講座環繞著此核心帶出願景,希望來報名的學者們,能將過去研究計畫的成果及培養的人才,更多連結到產業端且真正商化,進而實質幫助到需要的病人。(自立電子報2023/9/15)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