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星期三
◎PChome │◎YAHOO │
 

宜蘭歌仔戲巡禮十月二十三日登場
(記者徐慧敏/宜蘭報導)基於關心與維護宜蘭歌仔戲之現況和發展,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台灣戲劇館特籌劃了「宜蘭歌仔戲巡禮」展演活動。訂於十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台灣戲劇館戶外舞台開鑼。

宜蘭縣文化局指出,以宜蘭民間劇團為主軸的活動,該局曾於民國83年「歌仔戲嘉年華」及87年「戲弄宜蘭」活動舉辦,事隔六年後的93年,宜蘭歌仔戲之風貌不斷隨時間而有所轉變,故台灣戲劇館在去年(92年)進行民間歌仔戲田野調查與資料、文物蒐集充實等工作,今日得以「宜蘭歌仔戲巡禮」為主題,策劃了展演系列活動,內容包括:歌仔戲匯演與歌仔戲展覽兩大部分,以期對民間劇團與藝人多年來奉獻歌仔戲藝術表敬意。

縣文化局表示,在歌仔戲匯演部分,於十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開鑼後,即展開連台演出,首先登場是宜蘭歷史最悠久的「宜蘭英歌劇團」演出(梁武帝歸佛);下午一時,「建龍歌劇團」演出(關公出世);接著下午三時,由薪傳獎藝師莊進才領軍的「漢陽北管劇團」演出(幼蟬告狀);晚上七時,則由「台灣戲劇館青少年歌仔戲班暨戲曲音樂班」演出〈安童試菜〉、〈桃花過渡〉、(楊排風掛帥)。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由「復興歌劇團」演出(陸文光斬子);下午一時,「供興民俗樂團」演出(渭水河);下午三時,「玉里歌劇團」演出(王華義買老父);晚上七時,「台灣戲劇館成人歌仔戲暨青少年戲曲音樂班」演出(七仙女)。兩天共八場之歌仔戲大匯演,可以欣賞到不同劇團之演出風格,愛看戲的民眾可千萬別錯過了。

縣文化局又表示,在歌仔戲展覽部分,展區在台灣戲劇館三樓,亦於十月二十三日開展,展出內容分為兩大單元:

一、劇團大觀園:主要介紹宜蘭歌仔戲之今日風貌。宜蘭歌仔戲有職業與業餘之分,職業班有民間劇團與官方劇團;業餘班有協會型式、社區組成、學校社團、公部門劇團與研習班等。在此單元中,以文字資料、圖片搭配文物呈現。

介紹歌仔戲團體包括:宜蘭英歌劇團、建龍歌劇團、漢陽北管劇團、復興歌劇團、玉里歌劇團、供興民俗樂團(東龍)、蘭陽戲劇團、吳沙國中歌仔戲社、宜蘭商職地方戲曲研究社、壯三新涼樂團、日月傳統歌劇團、大二結社區媽媽歌仔戲班、宜蘭縣佑聲戲劇協會、員山舊卷歌仔戲團、台灣戲劇館傳統戲曲研習班(成人歌仔戲班、青少年歌仔戲班、青少年戲曲音樂班)。

二、戲曲人物誌:宜蘭歌仔戲,藝人有職業、業餘之分。此單元主要介紹六個民間劇團之前場與後場藝人。除展示劇照資料外,也將這些藝人們所穿過的戲服蒐藏並展覽之。
前場計有47位:洪吳素燕、洪鳳瓴、陳芸竹、吳美玉、楊瓊霞、李白雲、李秋娥、李蘭香、張美嬌、陳麗真、彭勝雄、李阿質、林增華、陳李美娘、莊林秀雲、莊李阿貴、吳麗卿、王春來、王春美、林鳳勝、江金鴦、黃許玉珠、許振忠、李蕭玉枝、鄧佳雯、陳楊子滿、鄧黃桂香、洪初枝、陳玉葉、李頻如、林羅麗珠、許素貞、李蔡秋香、阮絨、阮阿章、阮陳貴英、李鄭桂、吳林玉英、江陳美雪、劉金桔、李林桂芳、鄒坤城、陳麗鳳、郭寶月、黃詹玉里、周邱碧玉、鄒李阿絲。

後場計有26位:陳宇銅、林真貴、許清福、顏天賜、廖初男、林國清、阿和、莊進才、賴芳郎、羅清榕、莊進旺、葉瑞奇、游燦修、沈火土、 鄭貴龍、游象麟、劉茂盛、劉建旺、林鏗鐘、阮春圍、阮勝池、阮政志、簡春和、游松根、賴萬枝、王魏福。

縣文化局說,配合展覽,台灣戲劇館同步進行宜蘭歌仔戲劇團及藝人之資料及圖片等蒐羅撰寫和影片篩選工作,預定在明年初,以專書配合光碟型式出版,屆時並將宜蘭縣歌仔戲劇團(含職業班與業餘班)資料掛在網站上,提供更多人認識宜蘭歌仔戲之今日風貌。好戲連台,節目精彩,請宜蘭鄉親在十月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兩天,自上午十時到晚上九時前來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廣場欣賞表演,現場除了表演外,還搭配有「宜蘭百工技藝坊」活動。多年一次的歌仔戲大匯演,民眾千萬可要把握機會前往觀賞。

縣文化局指出,演出劇團介紹如下:
宜蘭英歌劇團
宜蘭英歌劇團肇創於1958年,是宜蘭歷史最久遠的劇團。創團人吳貴英因演技精湛而得「宜蘭英」封號,並為民族藝術薪傳獎(四平戲)得主。因其待人和善,管理劇團紀律嚴謹,深得圈內外人士敬重,故宜蘭英歌劇團在民間素有極佳聲譽,多次應文化機構邀演,深獲佳評。1992年,吳貴英病逝,養女吳美子秉持母親遺言承繼團主之職,雖其原本甚少接觸團務,但在團員大力幫助及兒子洪有訓的輔助下,該團迄今仍是宜蘭縣頗具水準的地方劇團。
建龍歌劇團
建龍歌劇團前身為長龍歌劇團,1983年間成立,建團之初有呂阿城、呂茂根、莊進才、莊進旺、何旺全、李木輝等股東。1986年,因獲地方戲劇比賽優等,為宜蘭縣立文化中心選為輔導劇團,推出白虎堂一戲,深獲好評。1987年拆股,主要由呂阿城父子負責經營。1994年間,因面臨戲路難引及演員難覓之窘境,與中壢勝拱樂歌劇團合作,拓展戲路。1998年,亦曾請任職在蘭陽戲劇團之朱作民掌管團務。後勝拱樂歌劇團彭勝雄退出,建龍又重整,股東有呂阿城、廖初男、李炎坤、湯慶煌四位。不幸湯慶煌往生,泰鵬歌劇團負責人陳若庭加入。至2004年,則有呂茂根、李秋娥、陳若庭、廖初男、陳麗琴等合力經營。向來講究演出品質的建龍,迄今依舊是宜蘭縣優秀劇團之一。
漢陽北管劇團
漢陽歌劇團主莊進才,羅東福蘭社出身,擅歌仔戲及北管戲曲音樂,獲教育部薪傳獎及全球華人薪傳獎等殊榮。1986年成為日豐歌劇團股東,掌管團務,對外以蘭陽歌劇團名號演出。1988年正式改名為漢陽歌劇團,旋即參加台灣省北區地方戲劇比賽,獲導演獎、最佳生、旦角等殊榮,另接受宜蘭文化中心輔導學習本地歌仔,曾巡迴全省演出並榮登國家戲劇院獻藝。此外,對傳承戲劇亦不遺餘力,曾在宜蘭暑期歌仔戲研習營、蘭陽戲劇團、羅東福蘭社、頭城國小北管社團、台灣戲劇館青少年戲曲音樂班、佑聲戲劇協會等處傳藝。2001至2004年被列為宜蘭縣傑出表演團隊,曾參加兩岸國寶名家之夜表演,並多次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演出。2003年鑑於北管戲曲日益沒落,遂將重心放於北管上,團名亦改為漢陽北管劇團。
復興歌劇團
復興歌劇團團主黃許玉珠,原為專職勞軍歌者,於日據時期嫁台中黃茂聖,約1950年間,經朋友提議而組內台歌仔戲班「天寶興歌劇團」。1971年左右,因新式媒體衝擊,被迫將戲班由內台轉向外台,並回宜蘭定居營生,所經營之外台班定名正光歌劇團。適泰興歌劇團團主湯慶蝗有意賣團,許玉珠遂買下與黃茂聖各經營一團。後將泰興牌照賣予台中人,正光則陸續更名,如勝光、永興、永光、光興等,1983年黃茂聖過世,黃許玉珠為求好彩頭,遂將團名喚為「復興歌劇團」,團務則由其子許振忠接掌。
供興民俗樂團
供興民俗樂團即東龍歌劇團,團主阮春圍,出身頭城下埔班(振興園),1977年與呂阿城、李木輝、李阿質、莊進旺、莊伯光、莊進才、吳慕智等人合組東龍歌劇團。1982年,呂阿城與李木輝等人合股組長龍歌劇團。1983年間,由於長龍與東龍發音相近易生混淆等問題,兩團遂協議,由莊進才兄弟買下長龍並換名為建龍,而東龍自此擱置不用。1991年,阮春圍以下埔班為班底,藉東龍之名再闖戲界,2000年,萌生「收籠」之際,適宜蘭商職邀請教學,得到鼓勵,遂以「供興民俗樂團」登記,後兩次獲頭城鎮公所邀請公演,2002年被徵選為文建會之「宜蘭縣傑出演藝團隊」,是年並在宜蘭演藝廳舉行成果公演。
玉里歌劇團
玉里歌劇團,1996年9月成立,創團人為詹玉里與何中茂。詹玉里原為本地歌仔的愛好者,為業餘社團「豐興歌劇團」的成員,因1996年4月引戲發生誤差,一日兩地戲,遂將原已有意讓渡的花蓮玉里車站旁的新中興歌劇團買下,並商請賴紀忠由台北調演員赴花蓮應急演出,後離開「豐興」,與管戲籠的何中茂共同出資經營新中興歌劇團,並將團名改為「玉里歌劇團」,正式向縣府登記立案,積極拓展戲路,成為宜蘭縣資歷最淺的職業劇團。2004年,詹玉里退出股份,由何中茂、簡春和、游松根、賴萬枝合股經營。
台灣戲劇館傳統戲曲班
台灣戲劇館基於戲劇教育往下紮根的理念,以及普及戲曲深入民眾生活的構思,於2002年開辦長期性戲劇傳承業務,1月成立「成人歌仔戲班」,4月增開「青少年歌仔戲班」,隔年3月又增加「青少年戲曲音樂班」。此後,每半年三班聯合招生一次,雖然一周研習2小時,但由於老師無私付出和學員認真學習,不僅固定在台灣戲劇館「周末劇場」進行短戲表演與教學,亦對外公演,今無論前場或後場均逐漸成型,期盼這些涓滴累進成果,可以為歌仔戲之推廣略盡棉薄之力。(2004/10/21)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