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8-星期三
◎PChome │◎YAHOO │
 

廖了以闡述[林同心]大愛 為人民褓姆樹立標竿
【記者李桂馨台北報導】總統府秘書長廖了以(圖左三)於今(26)日上午應邀主持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林同心銅雕暨品德教育發展中心]揭幕儀式,內政部主任秘書翁文德、警政署長王卓鈞(圖右)等連袂現身警專參加活動,與3000多位警專師生一起為闡揚傑出校友事蹟,樹立標竿學習努力。廖了以在現場與警專師生親切互動,以實際行動表達出對培育英才最誠摯的關心與支持。

[林同心事蹟銅雕]是為緬懷警專傑出校友林同心先生於桃園縣警察局大溪分局巴陵派出所任內苦民所苦,為民先鋒所樹立的人民褓姆典範。林同心台灣省彰化縣人,於民國37年投考入保一總隊後,於警校第23期警員班受訓結業,隨即調全省各地服務,從屏東枋寮、東港、高雄西子灣、雲林西螺、彰化員林、苗栗新港、淡水關渡到桃園觀音;一直到57年奉調大溪分局擔任巴陵派出所主管,生活才安定下來,也從此寫下他人生最璀璨的篇章。

當時林家已搬到中壢,由中壢搭車路經大溪再轉車至下巴陵,光是車程已耗掉四小時,爾後跟隨原住民指引繼續往山上走,下巴陵至上巴陵只有未開闢的崎嶇山路,遠在山上的派出所是一間日據時代留下來的老舊木屋。

當時全村泰雅族原住民不過74戶共512人,但因分布各山頭,戶與戶之間,至少得走2、3小時,最遠甚至需要5小時。經過一番家戶造訪後,林同心發覺由於交通不便,村民只要一生病,往往自生自滅,悲天憫人的褓姆情懷興起,乃寫信回員林老家及中壢觀音地區向親朋好友募款,購置基本醫療用品供免費取用。

58年林同心以當地主管身份向桃園縣政府陳情,請求撥款闢建巴陵產業道路以改善村民生活,但當時因政府財政拮据,僅回覆:[該地區偏僻,無闢產業道路之必要及價值]。收到回函後,林同心當下毅然決然決定自力救濟,遂召開十多次村民大會,發動原住民義務勞動、開疆闢路,除了再度募款外,並捐出個人每月薪水購買鋤頭、畚箕,從58年6月至59年10月成功的剷出一條寬8公尺長6公里、由下巴陵到上巴陵的產業道路。當地百姓感念其用心,於是將該路以其名命名為:同心路。

有了路之後,林同心又繼續努力,終於在59年12月至60年1月再度完成了10公里長的全村飲用水管工程,60年2月協助巴陵建校,60年4月再闢建8公尺寬5公里長的卡拉公路。

林同心無怨無悔的付出,不求絲毫回報。他持續秉持服務鄉里的信念,央請從事果農業的親戚上山指導學習水土保持,並教種水蜜桃、水梨、香菇。有了路、有了水,有了經濟來源,林學長又積極向電力公司爭取布設電力網路,至此拉拉山因而發光,巨木群和水蜜桃更是聞名遐邇,人人津津樂道。

林同心是一位一等警員兼主管,他熱心助民、拒絕收賄怒斥山老鼠,鞏固山林資源,進而締造了拉拉山事蹟,這也是警專品德教育的典範,不僅贏得當地的崇敬,也引起各方的重視,我們更深以有這樣一位傑出的警察同仁為榮。

照說興建道路並非警察的責任,而他能不避艱難,不畏勞苦,帶頭施工,以底於成,如果沒有充沛的熱忱、真摰的愛心,和忘我的胸襟,是很難做到的。

由林同心的事蹟,讓人有以下的感想:一、做事不論職務高低,低職務照樣會有偉大的成就。二、服務不分地區,都市中固易表現,荒山野嶺上照樣會創出不朽的功業。

為傳承發揚父親的[大愛]精神,林同心的兒子林國清決定捐出貳佰萬元給學校作為林同心品德教育研究中心之獎學金,另外製作價值參佰萬元的群像事蹟銅雕贈予警察專科學校作為警察精神堡壘。同時,期許警專培育出更多林同心,造福人群,點亮社會每一個角落。2009/10/26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