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星期六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接受學術界「口試」 蔡英文談治國哲學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十九)日受邀出席「學者連署支持蔡英文競選2012總統談話會」,與周昌弘院士、陳儀深博士、莊萬壽教授、何明修副教授等學界代表,針對「災害管理與能源政策」、「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文化教育政策」以及「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等重要議題交換意見。

蔡英文說,國家政策因隨時代變遷重新思考解構,調整產業導向,才能縮減城鄉差距、社會落差,同時加強人文素養教育,唯有先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夠面對世界的挑戰。

由四位中研院院士,四位台灣教授協會前會長,六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前會長,以及兩位國家實驗室前主任擔任發起人的「學界連署支持蔡英文競選2012總統」活動,目前已經有近四百位教授連署。

為了號召全國民眾共同支持蔡英文,發起人與連署人舉辦「學界連署支持蔡英文談話會」,除了公布學者連署名單外,並邀請蔡英文出席,與學界代表共同針對「災害管理與能源政策」、「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文化教育政策」以及「國家定位與兩岸關係」等重要議題,進行對話。

面對四位學界代表的提問,蔡英文先開玩笑說,有這麼多教授在場,「像是博士班口試」,但今天是更嚴肅的總統候選人口試。

中研院生命科學組周昌弘院士表示,台灣的經濟發展應以生態之維護為基礎,國土重劃應建立在永續台灣的基礎上,並應重視城鄉與都會區的平衡。他並憂心表示,看到日本因天災而引起的核能災變,當前政府似乎仍「自我感覺良好」,台灣政經中心處在核能發電廠的影響範圍內,他質疑若台灣發生災害,政府無法有效因應。

蔡英文指出,台灣歷經上一代的農業、工業發展,到現在以資本主義為導向的社會型態,留下許多無法及時改變的政治結構上的問題。蔡英文說,目前台灣的產業政策是以製造業為導向,做為經濟發展動力的來源,因此不論是優先政策或是資源分配,都會先以製造業為主,若台灣無法提升創新的話,製造業會以成本為導向,而會牽涉到土地、資源與人力上的問題。

蔡英文認為,若農地必須讓給工業,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與配套措施,包括農業的生產、農地的完整性,以及水資源的有效應用,換句話說,就是「農業歸農業、工業歸工業」,必需要適度調整。蔡英文以新北市為例,在大都會的地區仍有農地,這表示產業轉型時並沒有完善規劃土地,她並舉岡山散落在農地上、或是散落在新北市都會邊緣的鐵皮屋工廠為例,就是因為產業轉型時並沒有思考土地規劃的問題。

蔡英文表示,下一代並不是只有工業或製造業,民主進步黨的「十年政綱」中也已經提出,台灣的產業應轉型為以創新、研發、高價值發展的新型工業為主,以科學家、工程師、創意人為主體的中小型企業,如此形態才能讓台灣產業、創新與價值可以整體提升,同時可以減少大規模生產所對土地的迫害。

對於中央地方資源分配、城鄉之間、南北地方、工業與農業落差等問題,蔡英文表示,政府從來沒有面對這些整體的問題,所以台灣四處充滿「落差」、「不公平」的感覺,也因此我們有「十年政綱」來重新面對與思考這些問題。蔡英文指出,近年「新時代的農業」很可能是台灣下個世代主要的經濟動力來源,若居住地的模式與人民可以從事的經濟活動能夠活化的話,城鄉之間差距可以因此減少,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農業、鄉村與產業結構,而不是現今政府僅以一項政策就能微調解決的。

蔡英文強調,台灣首都其實是「過分地擁擠」,生活條件與環境並不好,而為了因應首都需要,在方圓三十公里內有核一、核二與核四,令人憂心。她表示,「十年政綱」中有提到「首都減壓」的政策,包括將來要創造另一個政經中心,才能減輕現在持續惡化中的地方資源分配問題。蔡英文說,只要聚落形成,產業不一定要聚集在北部,特別是研發型的產業,地點可以更有彈性,平衡地方的發展與收入。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何明修副教授則針對社會公平問題提問,他認為台灣現今已經變成「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社會,以往的階級流動與均富已不復存在。「當然缺乏核心價值、而且在施政上處處自我矛盾的國民黨政府必須要負責起很大的責任」。他同時也質疑,過去的民進黨政府出現向財團嚴重傾斜的現象,甚至背離許多社會團體的熱情與期待。他想知道,若蔡英文能夠當選台灣的總統,要如何用行動證明,下一個民進黨政府會真正聽見台灣的聲音,不會讓「公平與正義遠離」。

蔡英文對此說,社會公平涉及了產業思考、政策導向、以及結構性的問題,台灣在進入全球化的時代,因地理位置距離中國較近、與中國經濟交往,因此產生了社會結構上的轉變,貧富差距也因此拉大。我們必須透過結構性來重新思考產業、現有機制,以及「社會福利網路」的建構。

蔡英文指出,一般認為社會福利網路就是「退休制度」,但這是以「點狀」進行。民進黨在九○年代是社會福利政策的主導者,執政時也陸續建構這些福利政策,但尚未完整,尤其在馬英九執政後,社會福利網路反而變慢,其產業政策更令社會貧富落差增大。蔡英文希望將來能夠持續完整建構社會福利網路,讓有需要的人可以解除生活的壓力,減低社會不公平的現況。

面對民進黨的過去與未來,蔡英文說她必須承認,民進黨在九○年代的思考理念、民主化建立,都和我們的社運團體共同努力,而民進黨在執政時,因繼承國民黨留下來的政府、體系與文化,包括熟悉這些體系的文官,新的思維要進入這個體系,就會產生體質不適應,加上民進黨也沒有經驗,所以新舊交接之下,當時執政相當辛苦,也不能完全符合社運團體的期望。而當時社運團體提出的價值與理念,在仍是威權體制下的「可實踐性」受到質疑。

蔡英文表示,在執政八年之後,許多對民進黨的價值與理想感到失望,因此民進黨在二○○八年之後重新檢討、檢視問題,提出了「十年政綱」,同時新建立的智庫平台,再次與社會團體進行對話,一同思考溝通未來政策的可實踐性,再次建立新的價值觀,共同為未來做一個完整的規劃。而透過這樣的溝通,未來理想的可實踐性會增加,社會的期望也不會產生落差,而未來的領導人也參與過這些討論,因此在政府交接時,可以完全掌握這些政策的走向。蔡英文重申,經過三年的檢討,民進黨已經調整好腳步,為下一次的執政做好準備。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陳儀深教授則問到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馬英九執政期間的所作所為,使得台灣在國際間的主權性越來越薄弱,令人焦慮不安。

蔡英文對此表示,國民黨治理台灣是建立在一個威權體制底下,即便政黨輪替,現在的國民黨政府還是一個傳統的威權體制政府,以國家機器教導社會要服從國家體制之下。執政者操控國家機器來控制人民的文化思想、主權認同,在九○年代民主化開始有了轉變。馬英九執政三年來讓人民對於台灣主權產生焦慮不安,但台灣認同感也同時越來越高。

蔡英文指出,因台灣的多元民主機制,讓執政者試圖使用國家機器操控人民思想的企圖開始不管用,「保護台灣的思想、文化選擇的自由,最好的方法就是民主」。如果台灣主權不存在的話,人民就無法抗拒領導人的偏好,因此保障民主就能夠保護自由。

中國經濟近年快速成長對台灣形成壓力,蔡英文說,如果台灣的經濟實力堅強,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更有能力。若找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心與動力來源,恢復經濟力與社會元氣,台灣面對中國會更有自信,對中國問題的處理也會更有空間。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莊萬壽教授則提到了台灣教育與人文思想的問題。他認為民進黨欠缺人文、歷史經驗教訓,無法破除中國文化的迷思,而國民黨處心積慮地宣揚孔儒思想,鼓吹傳統的封建倫理。他並提到台灣語言、弱勢文化、歷史記憶逐漸消失的問題。

提到語言,蔡英文說她前陣子出席國小老師八十歲的生日會,老師問她為何都不說閩南話,她回答老師說,「以前你在學校都不准我講閩南話」,但是他的台語在這三年來進步許多,因為選舉的關係,必須與人群互動,自然而然養成說台語的習慣。蔡英文以此為例表示,文化的保存需要透過語言,而語言的保存需要場域,因此保存文化需要這個場域。例如客家文化創造出迷人的流行,大家就會開始學習客家話。

蔡英文再次提出民進黨的「十年政綱」中的教育目標,她說,十二年國民教育重點並不是免費,而是「優質教育系統」,讓國民義務教育「普遍化」、「社區化」,並且有一定的優良水準。特別是高中教育,因為這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期,若在社區學習,家長比較安心。而高等教育的社會化也相當重要,必須與社會供需接軌,社會化是年輕人成長很重要的過程,因此不論是國小教育、高中教育或是高等教育,都必須要有一貫的配套政策。

對於人文素養的養成,蔡英文表示,「電腦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但唯一無法做的是「人文素養」,她認為人文教育相當重要,但在現今工業導向的社會常遭到遺忘,有人文素養,設計製造出來的東西才能貼近人性,這在教育體系中也相當重要。2011/03/19

--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