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星期五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韓流猶在 台灣最大黨「討厭民進黨」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台灣民意基金會13日在台大校友會館召開「2018 台灣公投與地方選舉」民調發表會。民調顯示,有五成五的人欣賞韓國瑜,三成不欣賞。這意味著韓國瑜已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全國性政治人物,他對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陳其邁而言,構成一個嚴重的威脅。

此外,關於2018 選民投票傾向,在6都和16縣市行政首長方面,在選前半個多月,擁有現任四都九縣市的民進黨,在2018 新一回合地方大選中只獲得兩成四全國選民明確支持。

這是基金會成立以來,第三十次每月例行的重大議題民調。由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教授主持並主講,會中邀請前考試委員/現任開南大學教授張正修、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知名作家陳淞山、以及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出席與談。

本次調查以「2018 台灣公投與地方選舉」為主題,進行相關議題的調查研究。涵蓋以下六大重點:(一)蔡英文總統聲望;(二)賴清德內閣的施政表現;(三)台灣人對主要政黨的認同與感情;(四)韓國瑜現象;(五)2018 台灣選民的投票傾向;(六)台灣選民對四項公投提案的支持傾向。

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 關於蔡英文總統聲望,最新民意顯示,2018 年11月,在二十歲以上的台灣人中,有約兩成九的人基本上贊同蔡英文總統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五成四的人不贊同,不贊同的人比贊同的人多約26 個百分點,創下蔡英文總統2016 上任以來聲望最低的紀錄;另一方面,強烈不贊同的人有二成六,強烈贊同的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五,都是空前的紀錄。

二、 在賴清德內閣的施政表現方面,最新民意顯示,在二十歲以上台灣成年人中,有三成九的人滿意賴內閣的表現,有四成七的人不滿意。不滿意的人比滿意的人多8 個百分點,這是賴內閣上任以來人民最不滿意的時候,顯示賴內閣不但不再是民意寵兒,而且已失去多數民意的肯定和支持。

三、 關於台灣人對民進黨的感情溫度,最新民意顯示,台灣成年人中有40.5%對民進黨的感覺低於50度,也就是說有四成的台灣成年人對民進黨基本上冷、反感、不喜歡或討厭;29.3%對民進黨的感覺是50 度,基本上沒有感覺,沒有喜歡或討厭;26.4%對民進黨的感覺高於50 度,也就是說,兩成六的台灣成年人對民進黨基本上是熱、好感、喜歡。整體來講,台灣人對今日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的感情溫度是43.22 度,遠低於50 度,這是一個冷颼颼的溫度,一個強烈的警訊。

四、 關於台灣人對國民黨的感情溫度,最新民意顯示,台灣成年人中有27.7%對國民黨的感覺低於50度,也就是說有二成八的台灣成年人對國民黨基本上冷、反感、不喜歡或討厭;41.9%對國民黨的感覺是50 度,基本上沒有感覺,沒有喜歡或討厭;26.3%對國民黨的感覺高於50 度,也就是說,兩成六的台灣成年人對國民黨基本上是熱、好感、喜歡。整體來講,台灣人對今日在野的國民黨的感情溫度是47.78 度,仍低於50 度,這基本上是冷的溫度,也是一個清晰的警訊。

五、 關於台灣人的政黨認同,最新民意顯示,台灣藍綠勢力的分布,大體上是23.5%綠,35.4%藍,36%是中性或獨立選民。簡單的說,以全國為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藍比綠多了12 個百分點,或者說,國民黨認同者已經從谷底反彈回到2012 年的水平,而民進黨認同則創下2016 年五月上台以來最低的紀錄,甚至嚴重倒退到2008 年以前的水平。

六、 關於韓國瑜現象,最新全國性民調顯示,在二十歲以上台灣成年人中,有五成五的人基本上欣賞韓國瑜,三成不欣賞。這意味著韓國瑜已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全國性政治人物,而他正代表國民黨參選高雄市長,對在高雄執政長達二、三十年的民進黨及其提名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而言,構成一個真實且嚴重的威脅。

七、 關於2018 選民投票傾向,在6都和16縣市行政首長方面,在選前半個多月,擁有現任四都九縣市的民進黨,在2018 新一回合地方大選中只獲得兩成四全國選民明確支持;而四年前只獲一都五縣,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此番捲土重來,竟獲得三成四全國選民的明確支持,比民進黨多一成,支持無黨籍候選人的也有一成五,整個局勢發展對執政的民進黨相當不利。此外,在議員方面,在野的國民黨暫時領先執政的民進黨約11個百分點,甚至連無黨籍候選人所獲得的支持都比民進黨多一個百分點,充分顯示這次地方選舉民進黨氣勢轉弱,縣市議員席次面臨大量流失,如果選戰最後階段無法力圖振作的話。

八、 有關選民公投參與方面,最新民意顯示,79.1%表示會去投公投票,13.5%表示不會,5.7%還不確定,1.6%不知道、其他。由此可見,台灣人對這次公投法修法後首次公民投票非常珍,也有高度的參與興趣。

2018 台灣地方大選已經開始倒數計時了。這次選舉的規模和2014 首次「九合一選舉」大致一樣,將選出多達11,047 位地方公職人員。所謂「九合一選舉」是指多達九項選舉合併在同一天舉行,包括直轄市長、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區代表。這是一場涉及11,047 位地方公職人員的自由選舉,其規模之大,遍佈之廣,構成台灣四年一度的民主盛會,也是我們這個星球上一百多個民主國家中罕見的民主盛事。

自2014 年以後,台灣的選舉已經整併且定期化,以四年為期,包括中央與地方選舉,每隔兩年選一次。九合一地方選舉的重要性,除了改選數以萬計的地方公職人員之外,選舉結果也會直接影響兩年後的總統與立委選舉;換句話說,它會改變台灣從地方到中央的權力結構,形塑政黨政治的發展,牽動整個台灣政局的走向,對2350 萬台灣人的命運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緊張之際。

2014 年的「九合一選舉」結果重創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徹底改變了台灣地表的政治景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2016 年總統立委大選,讓國民黨黯然下台元氣大傷。為此,這兩次選舉的過程與結果,那就是「兩次超級民意海嘯」。而這兩次「超級民意海嘯」相當程度上是「太陽花學運」所驅動出來的。從這個歷史發展的脈絡看,2018 第二次「九合一選舉」最大背景特徵就是,「重創國民黨、造福民進黨」的兩次民意海嘯已經遠離。

同時,當民進黨已經重返執政兩年半,整體中央執政表現又大失民心之時,會不會再出現一次民意海嘯?從近期全台各地選情的演變看來,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民意海嘯重現,這次民意海嘯的規模有多大?強度有多強?是全面性的或局部性的?會衝垮、淹沒多少都或多少縣市?民進黨會不會像2014 那樣反過來被國民黨打倒在地?換言之,2018 這一場地方大選將會對執政的民進黨及蔡英文政府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或災難?非常值得關注。2018/11/13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