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星期六
◎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工程 │◎PChome │◎YAHOO │
 

兩岸和平共榮以償孫中山遺願 ─許文彬

今年三月十二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四週年紀念日,也是植樹節,馬總統特地選在國家文官培訓所園區,親手種植了數十株的羅漢松,象徵為國培養人才的意義,並宣示綠色造林計劃及保護樹木的政策。值茲台海歷史新局開展,緬懷這位雙方共同尊崇的「革命先行者」,人們莫不期盼兩岸和平發展、經濟共榮的願景具體實現!

根據史料記載,孫中山先生是於一九二五年年初自廣州北上與北洋軍閥共商國是,憂勞成疾;在北京鐵獅子胡同行館,臨終前一天︱三月十一日凌晨,召集夫人宋慶齡、子孫科,以及汪精衛、黃昌穀、于右任、鄒魯、吳敬恒等十餘人至病榻前交代後事;希望同志繼續努力,達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目標,「如是我在九泉之下亦堪瞑目」。隨即由夫人扶持,用鋼筆補簽了預立的遺囑;厥後仰臥床上,反覆地低聲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至翌(十二)日上午九時三十分終溘然長逝。

孫中山先生逝世的年代,距清廷甲午戰敗,割讓台灣予日本,已經整整三十年了。他遺囑中所說的「中國」,乃是處於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大陸中國,其疆域不包括台灣在內。其後二十年,日本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根據「波茨坦宣言」及「開羅聲明」,於一九四五年十月放棄台灣的主權,而由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政府接收統治。又過四年,中國共產黨武裝革命成功,從國府手中接收整個大陸的統治,建立新政權,取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孫中山於一九一二年所創立的「中華民國」,則自一九四五年迄今,對於台澎金馬一直行使其統治權。

我們回顧斑斑史實,乃在表明當今的台海兩岸關係景況是有其時代背景淵源的。某些歷史遺留的問題,正有待兩岸當局與人民用包容及友善的心胸,在和平發展的大原則之下,發揮智慧,假以時日,終得圓滿解決。

中共總理溫家寶於本月五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十一屆二次會議提出「政府工作報告」,宣稱「兩岸關係開始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強調在新的一年裏,要「牢牢把握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構建和平發展框架,努力開創和平發展新局面」;因此提出「加強兩岸經濟與金融合作」、「加強兩岸雙向投資和產業合作」的構想。這種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兩岸相處之道,可謂與八十四年前孫中山先生的遺願,遙相呼應,似乎象徵著歷史演進的滄桑正道。

大陸方面若能拋棄「國共內戰」恩怨遺緒,用「平等」與「尊重」的態度看待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和人民;兩岸領導人作「民主法治」與「民生樂利」的良性競賽,造福芸芸百姓,實踐孫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創建民國的崇高理想,才是真正體現民族大義,亦為兩岸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積極意義所在。2009/03/16【作者許文彬為律師、總統府國策顧問】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