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星期五
◎PChome │◎YAHOO │
 

臺灣小吃聖經 焦桐《味道福爾摩莎》新書發表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著名飲食文化專家焦桐集結20年心血,30萬字重量級作品《味道福爾摩莎》即將於6月5日出版。2日下午,搶先於多次贏得餐館評鑑五顆星的點水樓SOGO復興店舉辦新書發表會。現場特別巧妙融合飲食和文學,讓大家不只能「讀」臺灣小吃聖經,更能「嚐」到焦桐推薦的臺灣滋味;堪稱同時滿足舌頭與心靈的華麗饗宴。

發表會一開始由臺北101董事長宋文琪女士率先致詞,宋董事長在致詞中以自己的座右銘,「建築的高度終有被超越的時候,但經營的深度卻能不斷突破。」來讚許焦桐在飲食文化領域耕耘的深度、廣度,以及他以在地小吃闡揚臺灣飲食文化的視野高度,更期待能藉著《味道福爾摩莎》行銷臺灣,成為臺灣之光。

一手打造點水樓的南僑(1702)集團陳飛龍會長致詞時表示,自己是焦桐多年以來的粉絲,有他的不吝指點與大方分享,才讓點水樓有今日的卓越表現。今後也希望繼續追隨焦桐的腳步,呈現臺菜與中華料理更多元的風貌。

除飲食界代表,前文建會主委、現任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女士、前司法院副院長謝在全先生、前中華民國駐法代表楊子葆先生、知名媒體人蔡詩萍等,各界重要人士均上臺致詞。此外,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美吾華董事長李成家、知名學者余玉照、陳東榮、梁欣榮,以及此次米蘭世博代表團隊等皆出席,表達對焦桐及此書的支持。

除了各界賢達紛紛致詞表示祝賀,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為呼應《味道福爾摩莎》作為「臺灣小吃聖經」的出版,也在現場演奏巴赫被奉為「大提琴聖經」的無伴奏組曲,在視覺與味覺之外,為與會來賓帶來聽覺的感動與享受。

焦桐在致詞時,點明了這本巨著最初書寫的初心和緣由,他表示,自從被誤認為美食家,常常有人問我:『什麼是臺灣味道?』我總覺得我好像知道,但卻又說不出來,於是便有了這一系列的書寫。而為了回答這一個問題,用去我20年的心力。」之後,由作者焦桐親手致贈新書給與會貴賓,並帶領現場所有與會者共同舉杯,分享這歷史的一刻。

著名的臺灣文學學者陳芳明在《味道福爾摩莎》推薦序中,點明本書的精神乃是「舌頭的臺灣探險」。活動現場特別安排作者焦桐和與會貴賓,共同為《味道福爾摩莎》的大型模型揭幕,並從「臺灣舌頭」中取出「牛舌餅」,邀請所有人共同品味。本次請到宜蘭的「宜蘭餅」及鹿港的「玉珍齋」,讓大家看到同樣的食材、食品在幅員不廣的臺灣亦能有如此豐富的變化。

除了來自宜蘭餅及玉珍齋南北兩大家的牛舌餅之外,與會貴賓也一同分享七樣臺灣特色小吃,皆為焦桐本人所強力推薦:阿華鯊魚煙、黃月亮蝦猴、春來菜包、通伯臺南碗粿、點水樓小籠包、牛肉麵,及旺來春秋鳳梨酥;每一項都由焦桐精挑細選,呈現臺灣飲食文化不同面向。為了此書,餐館翹楚點水樓也特地製作「福爾摩莎小籠包」於現場展示。

現場貴賓一邊細品「福爾摩莎之味」,同時由焦桐娓娓細說每道料理的來由與特色,嚐菜與說菜的巧妙結合,也再次體現了《味道福爾摩莎》結合飲食經驗與文學的努力和用心。

研究飲食文化已有20餘年歷史的焦桐,多年前開始被稱為「臺灣飲食文學教父」、「華文世界飲食書寫第一人」。集詩人的柔軟與學者的嚴謹於一身,在飲食文學界成就不可動搖的地位。他在年輕時為了詩作《完全壯陽食譜》開始研究如何做菜,而後便「誤入歧途」,竟傾20餘年之心力奉獻於此領域;精湛筆力被稱為「舌尖上的詩人」。陳芳明亦在本書序中讚:「在臺灣散文研究中,終於開出一個『飲食散文』的分類,焦桐應該是居功厥偉者之一。」

《味道福爾摩莎》企圖宏大。對內,是獻給愛吃臺灣人們的最大禮,使我們能更充實、有深度去理解自身飲食文化的總整理;對外,則是最驕傲的文化特色呈現專書。「福爾摩莎」(Formosa)為美之意,書名取其「美」、也取其人人所知的臺灣別名。焦桐兼具詩人及飲食文學家的雙重身分,使這本書不同於直白的飲食經驗描述,透過細數臺灣小吃的來由以及在文化中的脈絡,積澱、成就一本曠世臺灣小吃經典,堪稱是獻給寶島美食的三十萬字真摯情書。

本書在暢銷作《臺灣味道》、《臺灣肚皮》、《臺灣舌頭》等【臺灣味道三部曲】架構上發展,更細膩地分項闡述、修補、增訂,完整紮實成冊。全書分為飯、粥、麵、粉、羹、水族、肉、果、卵、醬、飲、餌、店等14類分屬,以158道小吃,全面包羅臺灣庶民飲食文化樣態。除了永恆性的美學和資訊,另有篇章反思當代臺灣食品安全及衛生,具備當代對食安最即刻性的關注。(自立多媒體2015/6/2)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