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PChome │◎YAHOO │
 

「蝴蝶效應」--CMR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
(記者陳家珍台北報導)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腹部脂肪的過度堆積,將會引發一連串相互影響的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CMR, Cardiometabolic Risk),促使各項疾病(如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發生,就如同蝴蝶效應理論一般,從身體內的微小不起眼之處引發致命的風暴。而媽媽的健康,就在用心為家庭付出的同時,不自覺中已被綁架,悄悄的籠罩在心血管代謝疾病的危機當中。


衛生署94年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人十大死因已轉變為以慢性疾病為主的型態,其中,每小時就有3.5人死於腦血管疾病、大腦梗塞、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動脈粥狀硬化及心臟病,而去年度(95年)十大死因中,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人數即佔了近三分之ㄧ,顯示心血管代謝疾病危害國人健康甚鉅。國立陽明大學 江晨恩教授指出,近百年來人類的飲食習慣改變劇烈,營養及卡路里攝取過量,加上壓力及抽菸的習慣,導致現代人的心血管提早發生冠狀動脈硬化。
江教授表示,其實在心血管疾病突然發作,或糖尿病形成前,體內的各項潛在危險因子就已經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必須提早注意身體指數的變化,才能打破惡性循環,挽回自己的健康。CMR主要危險因子有以幾種,民眾應提早檢視自己的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
1.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
2. 血壓上升:大於130/85mmHg
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男性小於等於40mg/dl;女性小於等於50 mg/dl
4. 空腹血糖值上升:血糖值大於等於100 mg/dl
5. 三酸甘油酯上升:指數大於等於150 mg/dl
6. 發炎因子:CRP , IL-6數值上升
7. 胰島素阻抗性產生
8.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上升

江教授表示,過量的腹內脂肪組織會分泌發炎因子,使血管硬化造成高血壓,同時釋放游離型脂肪酸,使血脂異常(包括體內三酸甘油酯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升高),並且增加胰島素阻抗性,進而影響血糖的代謝。這些與代謝問題及個別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稱作CMR(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目前研究已證實,危險因子的聚集會大幅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食鹽攝取過量等等原因,讓許多上了年紀的婦女都成了大「腹」婆,顯示國內熟女族群的健康已經壟罩在CMR風暴之下。
為提早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對於CMR各項危險因子的指標要求大多比疾病標準嚴格,以高血壓為例,超過140/90mm/Hg以上即為高血壓,但CMR對高血壓的定義則為130/85mmHg,屬於高血壓前期,但這些準高血壓患者此時不加控制,未來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將比正常血壓者高出兩倍,因此江教授呼籲,提早管理異常的指數就是活得健康的不二法門。除此之外,少油、少糖、少鹽、定時定量、營養均衡的飲食,以及培養運動健身的好習慣,都能幫助管理CMR風險,遠離心血管代謝疾病的威脅。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