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星期六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中國精神 油畫風景學術邀請展
【記者陳世長北京連線報導】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主辦的"2014中國精神--油畫風景學術邀請展"即日起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邀請了中國當代12位油畫名家、楊飛雲 趙開坤 王克舉 劉建平 張冬峰 段正渠 王琨 孫綱 白羽平 姚永 任傳文 朱春林。將展出他們的百餘幅油畫風景作品,並出版同名作品集。
院長楊飛雲表示,中國油畫百年當中,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董希文、吳作人、趙無極、吳冠中,羅公柳等前輩的風景畫融合中西,強調意境,延續崇尚自然的華夏的山水精神,在西畫原理之上融入大寫意精神和文人思想,開創出不同於西方風景畫的神大於形,意大於象,寫大於實,境重于景的中國風景油畫,傳承有序。至今,中國的風景油畫一直在中西兩極元素當中發展。
  楊飛雲表示,當代油畫風景風景畫需要有中國哲學與中國畫論的內在支撐。楊飛雲表示,當今有一大批油畫風景畫家更加自覺和主動的以中國精神進行學術探索,重筆墨,重意境,重品格,重寫意的書寫性,他們延續民族文化基因,傳承華夏精神,而又強調個性化的繪畫語言,並且向當代推進。他們通過寫生來創作,不斷從第一自然裡吸取營養,他們始終以個人的繪畫視角和個人的語言在自己探索的範圍裡進行藝術創作,他們不斷的聯合、切磋、辦展、交流,形成當代油畫風景的一支生力軍。
  中國風景油畫大師張冬峰表示,油畫進入中國只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於時間很短,形成的脈絡十分清晰,基本上是:1、剛傳入中國,中國人的好奇時期;2、以摹仿為特徵的大量的實踐活動時期;3、開始尋找自我,尋求中國風格時期。
  張冬峰表示,大約五十年代未開始有人提出油畫民族化的口號。這是一個信號、一個拐點,標誌著中國人對油畫的學習,由摹仿階段,進入到思考自己的風格及其畫派的階段。改革開放以後,國門打開,與歐美文化交流大增,許多美術工作者到了西方的美術館、博物館觀看和臨摹原作,對油畫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在此同時,西方的大多數油畫流派和技法似乎都被聰明的中國油畫家過了一遍。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邁進了世界前列,油畫藝術也得到了巨大進步。至少民眾普遍不把油畫畫種當作外來文化了。油畫的普及是油畫藝術得以提高的基礎,油畫藝術在中國土地上成長壯大。人們對本土文化的彰顯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 張冬峰表示,」一方面,部分專家學者仍在努力地比對中西油畫的差距或差異;另一方面,有人在探尋油畫發展的新路。二者都是油畫藝術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選擇。至於後者,有以個人形式進行探求的,他們在尋求技術層面的深度、新穎度;也有以群體形式出現,尋求總體藝術面貌的突顯,追求一種精神。"中國精神-風景油畫學術邀請展"就是這一現象的集中表現。中國風景油畫的精神的提出,也是一種自信的標誌。
  張冬峰表示,有人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中國人追求中國精神既自然也合理。這一次,就有那麼一些人,試圖用風景油畫來書寫自己的藝術的更是精神的情懷。具體看,參展的畫家個人風格各顯風采,但在精神層面上是一致的。如果說參展畫家的作品都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就像一顆顆寶珠,那麼,中國精神就是一根線兒,使其串聯成為了風景油畫的"項鍊"。最早有此構想的當屬楊飛雲院長。
  自信是一種成熟。在中國的風景油畫領域,追求繪畫中的中國神韻,絕不只是個別人的意願,有此情懷的優秀的風景畫家大有人在。說來也巧,幾乎在同一時期,也有油畫同仁提出舉辦中國因素的畫展的意願。此次"中國精神-風景油畫學術邀請展",也因場地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使畫展的規模受限,但這不能阻礙我們對風景油畫的學術研究和藝術追求。
  張冬峰表示,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年齡都出生於五、六十年代,也都有著較為成熟的心理和藝術實踐,在風景油畫裡面有著各自的藝術基因和油畫經驗。這群油畫家到了成熟的年齡,藝術也該成熟了,至少,主觀上希望成熟。知道自己該畫什麼,怎麼畫。說白了,就是藝術的自信。
  張冬峰表示,中國精神包含的內涵很豐富,不是幾句話能涵蓋的,也不是一個油畫展所能承載的。但卻充分體現了一群畫家的精神的嚮往和藝術追求。(自立晚報2014/4/27)
【圖說】:中國風景油畫大師張冬峰中國精神風景油畫。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