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PChome │◎YAHOO │
 

公設比創新高 大台北均住面積低於星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推案幾乎都是集合式住宅大樓,但大樓社區過高的公設比,是大樓社區最令購屋族詬病的項目之一。因為房價居高不下,購屋者降低標準、房屋坪數越買越小,又逢公設比逐年攀高,使大台北民眾實際居住面積越來越小。

據住展雜誌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與新北市大樓公設比逐年增加,其中台北市平均公設比在95年突破30%後,今年更衝高到34.5%;新北市100年一度拉到30%以上,翌年暫時回降,此後又連2年走高,今年亦高達31.6%。雙北市平均公設比連袂創下歷史新高,民眾真的要向低公設的日子說掰掰了,越晚買房的民眾,所買到的房子公設比通常更高。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指出,公設比增加的主因,除建案普遍增加休閒設施外,法規修訂與建築基地縮小是主要因素。因為營建署在94年修正「建築技術規則」,對設置逃生梯、室內梯、戶外安全梯有嚴格規定,建商必須全按法規要求設置,而這些都被算在公共設施當中。

公設比增加的另一個因素,則與建築基地縮小密切相關。小基地建案規劃的戶數原本就少,但該做的必要性公共設施卻一樣少不得,因為戶數少、母體小,灌進每一戶的大、小公設就更多,因此小基地建案的公設比往往超高。

據住展雜誌統計,公設比超過40%以上的建案,幾乎都是基地規模在100坪以下的鳥籠建案。以今年來看,台北市有多達14個建案公設比超過40%,公設比最高的建案,其公設比高達53%;相較之下,新北市相對『實在』,公設比最高的建案,其公設比『僅』39%。

公設比超過40%、乃至於50%的建案,顛覆以往『買房附公設』的思維,故被戲稱『買公設附房子』。特別的是,或許是總價和卡位菁華地段因素,台北市買方對高公設比建案的接受度,遠比新北市來得高;因為如此,即使是新北市內的鳥籠建案,仍很少有公設超過40%以上的情況。

何世昌提醒購屋者,建案從預售、興建到完工交屋,公設比可能會有變化,購屋者應特別注意。其次,公設比高低是比較性而非絕對性的,必須看建案所附的公設多寡,勿單純只看公設表面數據;若有虛灌公設的質疑,甚至可以請銷售人員當場計算,以釐清疑慮。

由於雙北市單價不斷高升,加上大樓公設比居高不下,致使每人平均居住面積直直落。根據內政部今年最新發布的『住宅資訊統計彙報』顯示,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9.64坪,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為9.6坪。

在亞洲城市中,香港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全球最小,僅約4.5坪;日本的東京市民平均居住面積,則有8.5坪;新加坡國土最小,但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仍有9.1坪。

乍看之下,雙北市民眾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似乎最多,但卻包含公設,而日本與新加坡計算方式卻是『實坪』,另香港雖也有灌公設(俗稱『發水率』),但比率沒台灣這麼高。

若雙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扣除公設,則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約6.29坪,新北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約6.57坪,遠比東京、新加坡還來得低,真可謂『超越日、星,直追香港』。

何世昌表示,大台北民眾的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只比香港稍大,成為亞洲次低紀錄,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低。不過這項紀錄對民眾而言,因為居住空間被明顯壓縮,恐怕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房價未修正前,也只能修正心態去適應蝸居時代的來臨。(自立多媒體2014/10/23)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