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工程 │◎PChome │◎YAHOO │
 

國美館開館 推動20年常設展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 」即日起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本展作品選自國立台灣美術館的典藏,探索清治時期迄廿世紀末,在複合文化與多元思維激盪下台灣美術的轉變與風貌 。「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 」展傾全館研究人員為台灣美術發展歷程完成橫跨233年的藝術系譜,也是國內美術館首見的常設展,完整呈現自1736至1969年間的台灣美術精采風貌。

國美館長薛保瑕說,國美館開館推動20年的常設展,終於趕在過年前開放讓民眾參觀,往後民眾要了解台灣美術發展情形,隨時進館可一窺全貌。

常設展展出水墨、膠彩、油畫、版畫、水彩、攝影、立體雕塑等7大類,包括清治、日本統治與戰後重要台灣美術家共134件作品,總值逾5億5千萬元。

薛保瑕表示,展品為國美館典藏,但部分前輩藝術家作品或因家屬惜售等因素取得不易,不足部分配合製作年表、播放美術家相關錄影片作補充,常設展為長期性展覽,目前採免費入場,詳情可上國美館網站www.ntmofa.gov.tw。

國美館表示,台灣美術經不同學術領域學者的探討,不斷增加許多精湛的論述,而美術作品也在時代的遞變中以更多元的觀點詮釋,這些豐富的論述與觀點或多或少建構出供藝術典藏的脈絡。藝術史研究者透過作品的內在要素及外在要素檢視作品在藝術長流中的定位,在《在當代透視下的西方藝術》一書中亨利˙佛西林(Henri Focillon)曾提到「藝術作品和其他人類的手工藝與想像的產物一樣,是歷史的文獻…負有反映它被創造的時代、地區、社會的義務…藝術作品是歷史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原因」。以往美術館在展覽及典藏初期,也都企圖從連結美術家完整系譜的典藏方向著手;近年來各美術館則積極透過藝術系譜的橫向軸線與時代性縱軸線的交織點,檢視典藏作品在美術史事件與時代上的意義。

國美館表示,本展作品選自國立台灣美術館的典藏,以台灣的海洋文化為座標,探索清治時期迄廿世紀末,在複合文化與多元思維激盪下台灣美術的轉變與風貌。依本館典藏作品(年代自1736年至1969年間)劃分成三個時期:一、傳統的延續(1736-1895);二、新美術的萌芽(1895-1945);三、現代性的開展(1945--1969)為主要的內容,企圖從時代的轉變與過程來探討台灣美術發展在各時段的獨特風貌。

國美館表示,展出作品出自清治、日本統治與戰後的重要台灣美術家,本展從美術重要著錄及文獻中盡力蒐求參照佐証,以活躍各年代中具代表性、獨特性與影響力者為選件考量,類別紛呈,有水墨、膠彩、油畫、版畫、水彩、攝影、立體雕塑等130餘件,以時代的轉變過程為主,展現台灣美術發展的脈動,並透過美術圖像的歷史性解讀,瞭解不同時代美術家對於臺灣歷史與文化的詮釋方式。不過,典藏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本館雖努力,但仍有遺珠之憾,尤其是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能否同時購藏其具開創意義的代表作品,則是典藏中高難度的事,不足的部分在展覽中則以年表、美術家相關的錄影片等資料加以補充,期待藉由此展呈現給觀者台灣美術系譜學中多元的質地。

國美館表示,進入廿一世紀,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美學流派風起雲湧的年代,期望藉由本展對台灣美術的回顧溯源,彰顯台灣美術發展過往的時代風華,知往鑑今,激盪出更寬廣的台灣美術研究流域,以回溯台灣美術發展的軌跡,與這藝域長河中潛藏不斷的變革動能。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