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星期六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紅毛港故事

十、紅毛港生活記錄〈3之3〉 王有邦

台灣島國四周海的包圍,紅毛港是典型討海人,紅毛港熟悉的海,海是討海人的母親。紅毛港每一吋的土地,凝聚紅毛港老人、婦女、青年、小孩,說不完的童年故事與生命感動。紅毛港早期簡單與質樸的生活,鄰居的熟悉與互相的關心照顧,新鮮的空氣,沒有噪音,沒有壓力,生活很簡單。鄰居的老人與婦女坐在屋簷前、巷道、樹下,聊天或閒話家常是老人的精神糧食。

紅毛港的記憶與生活故事,怪手碰撞倒塌牆壁的鋼筋、磚塊、水泥塊堆積的散落,空闊地面凸露鋼筋與水泥磚塊堆砌牆壁痕跡的連接。紅毛港老人面對出生的家與鄰居的位置,紅毛港老人的記憶像破碎地圖,記憶與歷史的被解構,紅毛港歷史與時間的賽跑。

紅毛港八十三歲老人身體抖的動聲音說:紅毛港不是遷村,紅毛港人是滅村,我們都分散了,庄頭都沒有了。怪手拆掉紅毛港房子,我們回來的時候,我們沒有房子住。以後,我們不能回來。我們的家,永遠的沒有了。

十一、封港事件簿 作者:林清湶

民國85年4月27日高雄港務局因未能對遷村自救會訴求做出善意回應,因此於5月19日在洪清安主委及張吉雄領隊,帶領全村漁船封鎖高雄港第二港口。

十二、 拆船業的故事

紅毛港進入拆船業開始於民國50年代,曾經使台灣有「拆船王國」的封號,而拆船碼頭,也成為紅毛港當地人的兒時回憶。

拆船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在紅毛港也曾經風光一時,據說以前有能力過燈紅酒綠的生活的人大部分是這些拆船業的工人。只不過,在民國75年大仁碼頭發生了死傷慘重的卡納利號油輪爆炸事件,以及民國78年大仁拆船碼頭被高雄港務局收回之後,拆船業逐漸走向黃昏。

另外在拆船的過程中,由於用瓦斯槍切割鋼板,及直接從空中投擲鋼板,會造成嚴重的空氣及噪音污染,使得拆船業因為紅毛港人的抗爭而漸漸廢棄了,隱藏在污染背後,積極的再生意義也不復存在。

彩庄紅毛港! BYE-BYE紅毛港!

一、策展理念:

『換一個環境,不如換一種心境。要認識一個城市,對我來說,「長期居住」只能滿足我對這城市外在的好奇心,短暫的離開和別的城市有所互動、交錯,方能找到原本城市中被自己遺忘的那塊領土──思念。回到一個城市,找的,其實是自己。』……………土耳其文學作家-帕慕克

紅毛港曾經是高雄漁業發展的重要據點,然而為了高雄港未來經濟的發展,政府於民國57年將紅毛港劃入臨海工業區開始實施限建、禁建,此後「遷村」一詞就像個緊箍咒,掐住了紅毛港四十個年頭,造成當地居民諸多不便與困擾,但卻也意外的保留下紅毛港早期生活面貌及豐富的人文景觀,成為國內獨特的大型老聚落。這些意外保存的文化資產,讓全台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成為影像創作者的樂園。

2007年07月,當紅毛港房子正如火如荼進行拆除之際,有一群長期關注紅毛港的影像創作者在此聚集,共同舉辦一場「彩庄紅毛港! BYE-BYE紅毛港!」集體創作活動。大夥们自行出資,頭上頂著夏日烈陽,各選一棟空屋或一片斷垣殘壁重新粉刷油漆,作為個人創作的場景,最後再讓整件作品,伴隨著紅毛港的老房子一起被拆除。過程中大家也利用影像詳細紀錄這村落的點點滴滴,期望在這最後的日子裡,能替她留下最美麗的容顏,讓紅毛港劃上最完美的休止符。

2008年02月當紅毛港拆除完畢的同時,這一群影像愛好者結合當地居民再度聚集,舉辦紅毛港的影像故事與人文特色之系列作品展,如:海濱照相館、五大廟聯合祈安清醮、愛國獎卷二十萬的故事、海光康樂隊、海汕路老街道、養殖業、抗議事件………等,所有作品的影像呈現,希望能保留下最真實的在地故事,讓前來觀看者能從這些故事中,體驗紅毛港的在地精神。

一張照片,一段記憶,影像是最簡單的溝通語言,它是留住記憶與情感的媒介,它就像一座歷史的長廊,引導著我們回到過去……。現今紅毛港已全面拆遷完成,這段訴說400年的人文故事已走入歷史,想要重返當地,找回被自己遺忘的那塊領土──思念,如今只能透過「紅毛港攝影集」一書。期望未來高雄市文化局出版的這一本「尋根之鑰」,它不僅能讓所有當地居民與關心紅毛港的朋友,永遠記得這美麗、樸實的漁村,更能讓外界了解這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的漁村-紅毛港。最後感謝在地居民、紅毛港文化協會於活動過程中的疼惜與協助。

二、展覽名稱:彩庄紅毛港! BYE-BYE紅毛港!

三、展覽時間、地點:

96年7/7〜7/8日 高雄市紅毛港
97年2/13〜2/24日 高雄市文化中心第二文物館

四、 茶 會:97年2/16日 15:00

五、參展藝術家:

王有邦、王振宇、四支會、李世慶、林清湶、林清烈、洪龍木、洪政任、唐昌榮、連宏珠、張一善、張珠君、張存忠、梁國雄、莊家榮、莊美滿、許進源、陳大和、陳伯義、陳玫瑰、黃麗珍、黃啟鈁、黃耀雄、黃美雲、黃坤田、洪碧隨、葉坤松、葉向陽、楊 管、蔣旻勳、蔡佳玲、蕭忠和、蕭菀豒、賴昭旭、戴瑞卿、蘇伯欽(共38人)

策展:楊順發、顏明邦。〈全文完〉2008/02/23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