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星期四
◎PChome │◎YAHOO │
 

農委會強化亞蔬與我國機構合作研發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為精進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化能量,農委會積極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亞蔬中心)合作,針對蔬菜種原蒐集調查與品種選育、蔬菜省水設施與週年栽培模式建立、有機概念農場示範,以及強化國際事務參與及資訊蒐集等研究領域,進行科技研發。同時借重該中心的國際合作網絡,增進農業人員國際觀,掌握國際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厚植我國農業國際化能量。

農委會11日說,民國60年設立的亞蔬中心,總部位於臺南市善化區,為設於我國最具規模的非營利性國際農業研究機構,長期致力於研發推廣高品質蔬菜,以改善全球農民貧窮問題,增進人類健康福祉。基於工作推展需求,該中心先後於泰國、坦尚尼亞及印度設立分部,並於馬利、烏茲別克、杜拜、印尼及南太平洋地區設立辦公室或工作據點,以建立區域性國際工作網絡。

目前亞蔬中心保存世界上數量及物種最多之蔬菜種原(來自逾155個國家、分屬432個物種逾6萬個品系),並以全球最具重要性之茄科、球莖蔥科、瓜類及原生蔬菜為標的作物,進行優良品種選育、生產技術改良、減少採後損失及營養價值增進等相關研發工作。

農委會指出,為強化蔬菜產業發展,並因應種苗業者的需求,國內學研機構與亞蔬中心合作研究已行之多年,該中心除提供選育蔬菜新品種的種原、病害檢定及抗病篩選技術外,並協助訓練相關人員,無償提供國內公私立單位蔬菜種原逾7,700個品系,送交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之品系更達27,000個,合作研發的番茄、番椒、毛豆及青花菜等新品種多達34個,並開發廣為種植應用的番茄嫁接技術。

農委會強調,為因應經濟貿易自由化,應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以確保我國農業永續發展。有鑑於亞蔬中心每年與國內學術機構共同培育我國農業人才,該會自本(102)年度起特集中資源,指定相關試驗改良場所主動與該中心合作,並請協助參與國際事務及資訊蒐集等工作。預期可選育出抗逆境且豐產之蔬菜品種,建立蔬菜週年生產栽培模式,落實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化發展的目標。2013/6/11

水試所發現 颱風提升海洋基礎生產力

【記者陳開明台北報導】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去(101)年執行「台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時,巧遇天秤和布拉萬颱風,在颱風前後台灣的西南海域5個測站,進行兩個航次調查,利用試驗船進行分層採集,水樣以液態氮(-196℃)急速凍結後測定,發現颱風過後,營養鹽經由攪動被帶往表層,可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將海水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提高海域的基礎生產力。

水產試驗所11日說,一般的海洋表層因浮游植物生長利用,營養鹽含量常不足或貧乏,而海底的營養鹽則相當豐富;如有湧升流將深處的營養鹽不斷的送到海洋表層,此區的基礎生產力會大大提高,形成良好的漁場。

颱風是將海底營養鹽帶至表層的另一個重要機制,然而颱風過境前後海象惡劣,難以取得船測資料,有關其影響程度的報告相當稀少。經水產試驗所調查發現,颱風過後營養鹽及葉綠素甲含量較颱風前明顯地增加(圖1),硝酸鹽(NO3-)、磷酸鹽(PO43-)及矽酸鹽(SiO22-)含量分別增加1.83、1.31、1.55倍,葉綠素甲(chl-a) 則增加3.59倍。

水產試驗所表示,颱風過後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會發生改變,西南海域的浮游植物優勢族群,由小型浮游植物演替為大型浮游植物(圖2),這與不同大小的浮游植物採取的營養策略有關,由於大型個體細胞較大,營養鹽吸收半飽和常數大,因此在營養鹽較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較小型個體迅速。說明營養鹽與浮游植物的生長有密切關係,營養鹽含量改變與浮游植物生物量有關,更對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產生明顯的影響。2013/6/11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