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星期五
◎PChome │◎YAHOO │
 

蔡獻友: 與國際接軌的台灣藝術發展
(記者黃秀麗綜合報導)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8479)、臺灣藝術研究院、中國嘉德藝術中心於2月18日聯合主辦 「台灣之美‧嘉德論壇」,探討如何推動和深化兩岸文化藝術交流,讓大陸重新認識台灣現當代藝術,也讓台灣對嘉德藝術中心有更進一步瞭解,以匯聚資源、融合發展,共同探索兩岸藝術品市場雙贏模式。以下為論壇與談人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副教授蔡獻友發言要點摘錄:

  蔡獻友表示,有關台灣藝術的實力,我提幾個重點。台灣整個藝術發展與大陸有異曲同工的趨勢與現象,大陸現代藝術發展,由於文革時知識青年下鄉,深入民間,對人文現象有所觀察並表現在繪畫上;後85藝術新潮帶給年輕人蓬勃的希望、理想及願景,藝術家展現出本身對藝術的熱情,吸收西方繪畫精髓;後89藝術表現有所收斂,但收斂的表象之下,那種藝術圖象又多了一份所謂的無奈感。

  蔡獻友談到,台灣比較重要的藝術發展是經過現代繪畫的洗禮,50年代開始台灣藝術家將眼光整個帶向與國際藝術接軌,整個繪畫的國際化趨勢從50年代陸續展開,特別是針對歐洲和美洲現代藝術比較大的抽象繪畫的傾向,基本上以一種形體解構後的表現方式。

  60年代又興起一種對材質的探討,大量投入對各類材質的開發,在複合媒材上的展現,50、60年代藝術家的眼光是看向國際的;70年代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為開展國際視野,較多的藝術創作者選擇了留學歐、美;80年代海外歸國學人大增,迎接美術館時代的來臨,藝術家們摩拳擦掌,集結形成畫派,在台灣各地做的都是如何讓台灣藝術被世界看見,雖然在與國際接軌上有一點點被漠視的現象,但並未減損台灣藝術家追求藝術表現的態度。

  蔡獻友指出,整個台灣的藝術發展,最重要的是在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在後現代主義的思潮下,開始探討「國際化V.S本土化」的藝術命題,藝術家並開始自覺的將藝術創作內容落實在台灣本土。特別是19世紀後半葉全世界民族主義興起,每一個國家也對自己文化開始重視,不會一昧跟隨國際盲動,因此現今台灣的當代藝術才能出現創作的多樣風貌。今天雖然只有十位藝術家出席,但大家的建言希望提供給寇總裁對台灣藝術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

  論壇由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暨台灣研創藝術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嘉德藝術中心總裁寇勤主持;出席者有台灣研創藝術聯盟高級顧問陳顯棟、副總召集人、台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郭博州,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副教授蔡獻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所專任教授林偉民,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林金標,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陶文岳,台灣藝術大學及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葉竹盛,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陳香伶等,中評社社長郭偉峰、中評智庫基金會執行長羅祥喜列席指導。(自立晚報2017/3/10)

圖說: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副教授蔡獻友,於嘉德論壇上深入剖析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