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星期五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臺德合作觀測區域大氣 追蹤煙流
【記者李芳菲台北報導】環保署於本(107)年將結合德國及中央研究院的科技能量,在臺灣執行首次區域大氣化學之飛航實驗,從而瞭解中國大陸空氣污染對於臺灣地區空氣品質的潛在影響,在中部地區執行污染源煙流追蹤示範實驗,評估臺中火力發電廠煙流對下風地區空氣品質的影響及建立國內空氣污染源追蹤解析能力,瞭解下風區域空氣污染成因及來源。

環保署結合國際及國內產、官、學研究量能,由國內中央研究院與德國布萊梅大學(University Bremen, UB)研究團隊合作,以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DLR)的研究飛機搭載精密儀器,在台灣及東亞地區執行高精度大氣物理化學研究計畫,進行巨型城市空氣污染物之傳輸與轉化(Effect of Megacities on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on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 EMeRGe)研究之亞洲區域監測。

巨型城市空氣污染對區域空氣品質及氣候變遷之影響為當今國際大氣科學研究的重點議題,而EMeRGe研究計畫,為德國布萊梅大學領導的是一項高精度大氣物理化學調查研究,計畫目標為探討巨型城市空氣污染物的傳輸及轉化,及對大氣組成與空氣品質的影響。

環保署14日表示,藉由本次進行東亞區域尺度之高精度大氣物理化學觀測研究之機會,將同步於地面施放追蹤劑,再使用國內廠商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人機搭載採樣設備,建置中部地區煙流追蹤技術,蒐集科學數據分析佐證,進一步釐清空氣污染成因。

預計由台中火力發電廠、麥寮汽電共生廠、台中市區分別釋放3種全氟化物(PFC)追蹤劑,以定翼UAV搭載全氟化物採樣器,於臺中至南投調查區域內執行特定高度300公尺、500公尺的巡航採樣。另於下風區布置12組旋翼UAV,同步於臺中至南投調查區域執行特定高度100、200、300、400及500公尺之同步採樣。

細懸浮微粒(PM2.5)是台灣目前最受關注的空氣污染物,由於PM2.5的來源和化學組成極度複雜,生成及傳輸機制牽涉複雜的大氣物理化學反應過程,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已持續研究多年,至今仍舊存在許多的疑問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儘管如此,為回應社會大眾對於釐清主要空氣污染來源的強烈要求,進而研擬具體的污染防制策略,「煙流追蹤」是釐清污染責任的基本方法,透過精密分析追蹤劑在環境中的流佈,可以了解特定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是否對特定地區的空氣品質造成衝擊。透過和德國團隊的技術交流,可建立我國執行空氣污染煙流追蹤的技術能力,做為日後鑑別空氣污染來源和評估空氣品質模式的技術工具。

環保署強調,在加嚴各項空氣污染管制標準的同時,必須深入了解PM2.5的形成機制與其來源,推動各項管制工作有科學研究證據為依據,才能以有限的成本達成有效的管制。未來將持續與國內外學術單位進行合作,利用各項科學數據作為政策擬定參考。2018/3/14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