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宇網
濟安宮
據《濟安宮沿革記》中曰 : 『本宮奉祀保生大帝,帝姓吳,名夲,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人,當明末清初,我祖國漳泉先民或隨鄭成功\起義,或抱圖南狀志,佩帝香火,冒險渡臺,時有賴姓一族,於康熙末年民前一百九十年,自白礁奉大帝之分靈來臺,居於潭底庄築茅屋祀之,乾隆五十三年,民前一百二十四年四月,業戶張必榮倡導興建廟宇於潭底山麓稱謂濟安宮…』與同治十年纂修的《淡水廳志》中記曰 :『大帝廟。在海山莊。嘉慶十七年張必榮捐建。』由此可得知保生大帝原本為賴氏家族所奉祀的私有神明,於潭底築茅屋奉祀,因開墾初期地區多瘴癘,便顯其威靈醫治庄民,並醫癒最大業戶張必榮,而後張氏於乾隆五十三年捐錢蓋\廟創設濟安宮,以答謝神意,其舊址是位於今樹林市保安街一段三○一號前馬路處,與潭底福德宮相距約為三百至五百公尺,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樹林地區開墾初期庄民的守護神與信仰中心。

後再嘉慶十八年、道光十六年、光緒十九年均整修過廟宇,但經歷三次的整修,廟堂仍不經歲月摧殘日漸腐朽,逐民間議起重建,據《濟安宮東遷記》中曰:『清乾隆五十三年,建廟潭底山麓,歷百四十年間,香火甚盛,今為應交通變遷計,參拜者便利,扶乩卜地東遷於斯,昭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慶成,建碑記之。』另外因鐵路車站設置,為方便庄民參拜,故選擇在交通便利之地另興建之,再大正十一年七月逐由王土龍及黃純清等發起扶乩卜地,由大帝選定現址《樹林火車站東方三○○公尺處》,由住民募捐歷時五年,並於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吉日恭迎帝駕恭奉於現址,自大正十二年起至大正十六年幕資築造本廟宇,至大正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慶成建醮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