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宇網
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沿革: 清水祖師,亦稱麻章上人或蓬萊祖師。宋仁宗慶曆4年1月6日誕生於福建永春縣,俗姓陳,名應亦謂昭字普足。幼年出家大雲寺,稍長,自結茅庵於高太山,持戒律甚嚴,終日閉關燕坐,塵慮不入。後隨大靜山明松禪師從讀釋家書,3年得悟。辭歸,臨行,明松禪師授衣缽而戒之曰:我佛最大功\德,莫如行仁。故須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志。

上人俯伏諾之。遷麻章,施醫濟藥救世,屢建奇功\,道行高深,神宗元豐6年,清溪大旱,鄉人求其為他們祈雨,法駕比至,雨隨霑足,眾皆怡悅,因有築室延居之願,時上人駐於蓬萊山石宮,地近映月池,青山帶霧碧山籠煙,清靜離塵,上人喜居此,眾人即構築精舍奉居,名為清水巖。後居清水巖至宋徽宗九年端坐而逝,時年65歲。 相傳上人居清水巖時,有鬼穴其中,約以法勝,鬼置上人於穴中,火薰7日夜不死。出謂鬼曰:汝今任吾治。上人收伏其鬼使之棄邪歸正,乃張、黃、蘇及李四大將軍。今塑像面黑如鐵鬼用火薰故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為福建安溪移民,自大陸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而來,由泉洲安溪下郊人捐資30,000元推翁有來為董事,負責籌建廟宇。當時神像共七尊,其中蓬萊祖師,俗呼『落鼻祖師』尤為靈異。嘉慶22年(西元1817年)六月八日為暴風雨所毀,董事翁有來再向鄉人募捐五千元重修,咸豐3年(西元1853年)毀於戰火,後於同治6年(西元1867年)由董事白其祥向安溪人募銀25,000元著手整建,至光緒初年方克竣工,廟貌莊嚴光緒帝賜匾『功\資拯濟』。

其後屢經重修、維護,迄今大體保持原貌。主體建築物座東朝西,是台北市唯一能夠保存同治年間寺廟原貌者。建築形式以石雕、木雕、磚雕的質樸與古拙最具特色。為表現清代中期台灣廟宇建築之風格及藝術水準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