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
 
南投桐花祭登場 桐遊南投139體驗客家文化
美好彰化幸福桐遊 王惠美歡迎來彰化賞桐花
台中國際機場班次成長 出入境旅客首選
南投低碳旅遊百K自行車系列活動啟動
台中大坑蝶螢嘉年華熱鬧登場
大東北角觀光圈持續號召 提升國際魅力
「花」現幸福 南投桐花小旅行系列活動登場
合歡山杜鵑花季 客運增開班次歡迎預約搭乘
訪日旅客2023年消費額逾兆元 台灣居冠
南投梅子節30日開幕
南投螢火蟲季 搭台灣好行賞螢趣
免費觀光巡迴巴士 暢遊旅動東海岸
南投「鷹緣聚會」賞鷹活動熱鬧登場
鷹揚八卦 王惠美歡迎全國鄉親攏來彰化賞鷹
2024蘭陽星空賞螢季「螢河點點」賞螢開跑
鷹揚八卦生態保育共學共遊賞鷹趣
台中旅遊人氣高 市府籲留意潛在危機、安全第一
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獲雙獎肯定
金黃麥浪的田園風光、台中大雅區小麥產業文化節登場
台中小麥文化節3/2登場 邀民體驗金色麥浪

 

 

 

 

 

 

 

 

 

 

 

 

 

臺博館復甦傳統文化 百年戲偶展新象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布袋戲風物-偶的故事偶來說」特展,以布袋戲發展兩百年的多元面貌作為起點,將逾百尊戲偶以經典行當分類呈現,結合前後臺模擬實境帶出職人技藝,搭配博物館專業及現代科學,巧妙再現百年傳統藝術風華。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國寶藝師陳錫煌、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董事長陳榮祥、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等人,在臺博館館長洪世佑的陪同下一起參觀展場,記者會上國寶藝師陳錫煌也特別領隊演出扮仙戲,象徵兩批藏品的結合帶來好戲登場。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說,布袋戲是臺灣人民共同的記憶,操偶技藝是布袋戲內涵的其中一項,從過去傳統的戲臺、後場,發展到現代運用聲光科技型態的演出,布袋戲在軟體上結合音樂、戲劇說書等藝術,在硬體上則有雕刻、彩繪等,是整體性的綜合藝術,同時布袋戲也協助了臺語的傳承。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近年來陸續接收西田社2800件戲偶及文物、臺原偶戲館1萬多尊戲偶,讓臺博館成為戲偶及傳統藝術於博物館保存的重鎮。經過整飭、研究,以及展覽策劃等一系列工作後,臺博館未來將陸續對外發布珍貴的布袋戲技藝。

臺博館指出,傳統布袋戲在正戲開始前會先「鬧臺」,即開始表演「扮仙戲」,藉以表示對神明的尊敬,並為現場的民眾祝福,鬧臺結束就代表好戲將登場。此次展出除了可以看到經典的「扮仙戲」,展覽也運用類似觀賞布袋戲表演的體驗進行規劃,以兩座見證臺灣布袋戲發展重要里程碑的戲臺:「臺灣最老的戲臺:金泉同戲臺」和「學者引領臺灣在地文化關懷:西田社彩樓」,近百件做工精巧的偶頭與偶人,搭配服飾、盔帽及道具,以大型連櫃展出「生」、「旦」、「淨」、「丑」、「雜」、「特」等不同行當,呈現有如人生百態的豐富樣貌。

除了臺上演出的故事,布袋戲偶的製作、穿搭、收納等也處處是學問,傳說把偶頭包覆除了可保護偶頭、避免髮鬚裝飾纏繞之外,也可避免戲偶夜間作怪亂跑,吃飯的傢伙散失。展場以實景布置戲臺前後場場景,帶出戲班的組成、戲曲的守護神、場演師、後場樂師、製偶師等,讓觀眾了解布袋戲臺後,職人們獨特且精彩的技藝。

新冠疫情擾亂日常的生活秩序,在古代,這種傳播迅速的疾病被稱為瘟疫,由瘟神所創造,但瘟神長什麼樣子?在本次特展中,有一件1969年製作的特殊偶頭「三頭六臂」,曾用於扮演《封神演義》裡的呂岳,呂岳在《封神演義》中,精通瘟疫法術,為瘟神鼻祖。該偶頭為中國泉州花園頭樣式,主頭口目可動,左右副頭為三塊合,由於結構特殊,臺博館也特別發布戲偶多角度及開闔動作的X攝線攝影內容,讓大眾更理解精湛製偶工藝的巧思。

臺博館強調,臺博館自日本時代便陸續收藏代表臺灣生活文化的布袋戲文物,2019年,財團法人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將其收藏近三千件的珍貴戲偶與文物捐贈予臺博館,由臺博館進行專業研究及整飭入藏作業,共同促進「文化資產公共化」,從而催生了「布袋戲風物」特展。有別於一般的偶戲展覽,臺博館作為現代性博物館,特別將從搶救到入藏過程中進行的「科學性的保存維護」和「保留真實性的現代修護」等幕後工作呈現於大眾眼前。2021/8/26
Copyright c 2009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