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星期二
◎PChome │◎YAHOO │
 

台灣與大陸,究竟誰「不怕拖」!
(本報引述網路熱門文章)

陳水扁多次談到他現在的兩岸策略是「準備談,不怕拖」。日前他接受路透專訪,又宣稱已「修正」為:「不怕談,努力拖」。唯因陳水扁否認「九二共識」,已無「談」的條件,所以他的兩岸策略,其實只剩一個「拖」字!

然而,「拖」正是北京現今兩岸戰略的主軸。胡錦濤說「爭取談,準備打,不怕拖」,原是指同時並進的「三手準備」;但是,如今看來,「爭取談」已是可談可不談,「準備打」也久不唱此調,唯有「不怕拖」已儼然變成「就是要拖」。胡錦濤與陳水扁,大陸與台灣,究竟誰不怕拖?誰會把誰拖到死?

這是個老問題:時間到底站在誰的那一邊?

在陳水扁當選連任以來,年餘之間,美台及兩岸情勢皆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這個新情勢就是:北京已決定要用「拖」來處理台灣問題,「拖」到台灣山窮水盡,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亦已兵不血刃。陳水扁的「不怕拖,努力拖」,無異與北京隔海唱和,正中胡錦濤之下懷。台灣朝野必須正視這個「拖」的危機,實在是拖不得!

先就兩岸關係言。《反分裂國家法》的出台,建立了「不獨不武」的論述。在此一新論述下,不再強調「法理台獨,是戰爭的原因」,反而強調「不法理台獨,是和平的條件」。雖是一體兩面,但畢竟大異其趣。北京只要把台灣限制在「不敢法理台獨」的鳥籠之內,就不必急於解決台灣問題,就有了「拖」的條件。在台灣方面,則陳水扁既已承認「正名制憲是自欺欺人」,已可見飛不出那只鳥籠!

就台美關係言,中共的論述也已變化。以前中共說「美國不可干涉中國內政」,現在則說「中美共同管理台海安全」。其實這也是一體兩面,卻同樣亦是大異其趣。若用辯證法來看,「不可干涉內政」是「矛盾面」,則「中美共同管理台海」已是「統一面」。此一新論述不但可能化解美中之間的矛盾,亦可使華府配合北京來維持那一只鳥籠;華府與北京對鳥籠的形式或有不同意見,但是都把台灣關在裡面的實質效果卻別無二致。因為,「維持現狀」是美中的共同利益,雖然雙方的動機與目標殊異,但確實可以構成「共同管理」的共識。北京只要與華府建立此一默契,把台灣關在鳥籠裡,則北京也就有了「拖」的條件!

正因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出現了這樣的重大變化,再加上連宋訪問大陸的連鎖效應,兩岸之間似乎出現了十餘年來難得的鬆緩與平靜。總結這種鬆緩與平靜,就是一方不再喊獨,另一方也不再喊武。從成就面來看,這是「維持現狀」;但若從風險面來看,這卻是「拖」的局面。尤其,對台灣而言,這實在是一個不知為何而「拖」,亦不知會「拖」成如何,更可能愈「拖」愈糟的局面。顯然,對台灣來說,眼前的鬆緩與平靜,只是處於颱風眼之中,只是假象!

台灣真的不怕拖?又如何拖下去?過去這十餘年拖下來,政治上拖成不能戰亦不能和,及被貼上一張「麻煩製造者」的標籤,修憲權亦捏在華府及北京的手裡;經濟上則不斷「出血」,未見「循環」。既不能台獨,又不承認九二共識;既不三通,又不能降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難道就是要這樣不死不活地拖下去?又如何拖得下去?

反觀大陸,《反分裂法》把台灣置於「不敢法理台獨」的鳥籠裡,然後用水果零關稅、學費同價等香餌來餵食台灣這隻籠中鳥,使台灣處於「鬧台獨,不敢台獨;只西進,沒有三通」的內耗空轉之局面中,只要如此這般拖下去,不消幾年就會把台灣拖到氣息奄奄!

豈不聞龔照勝說,銀行登陸,為時已晚。其實為時已晚者,何止銀行登陸而已?從亞太營運中心,至八吋晶圓渡海設廠,一概為時已晚。在兩岸這樣的消長形勢中,陳水扁絕不可蹺起二郎腿坐在北京所設計的颱風眼裡。須知,這樣拖下去,就是坐以待斃。說句大白話:只是等死而已。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