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星期一
◎PChome │◎YAHOO │
 

外媒示警 立院分裂恐拖累施政不利賴
【本報綜合報導】日經亞洲23日報導,國民黨和民眾黨正嘗試通過法案,讓立法院享有新的調查權力及實際掌控巨額基礎建設經費,引發數萬民眾在立法院外抗議。相關法案也會對新上任總統賴清德的職權構成挑戰。

報導說,賴總統就職隔天,立法院外就有數萬人聚集抗議當天院會的投票,大多數是年輕人。24日預期還將有更大的人潮現身示威,當天國民黨和民眾黨預計再度嘗試通過他們的法案。

整起爭議帶來的挑戰,包括賴總統能夠推動施政計畫的能力已被打上問號;對在野陣營而言,民眾的怒火規模及來自律師界、學術界甚至前任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尖銳批評,可能出乎他們意料;而對台灣來說,立法機關的紛爭恐使其增強國防來對抗中國的努力更加艱難。

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提案為何爭議如此大?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提出4項法案,包括將「藐視國會罪」納入刑法、強制總統接受立法委員的提問並予以答覆,以及提撥可能高達新台幣2兆餘元、於在野立委在台灣東部的大本營進行數項基礎建設計畫

無論法案內容或在野黨嘗試強行通過的方式,都成為批評焦點。法案未經過適當的研議,甚至也未採取記名表決,而是選擇以舉手表決。

全國律師聯合會18日發布聲明說,相關法案「未經實質討論,更未有實質審查,即強行進入院會表決,...不僅斲傷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根本,亦違背民主憲政及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本會表達最嚴正的譴責」。

2位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和楊甦棣(Stephen Young)等30位國際學者20日也發表連署聲明,指國民黨與民眾黨所提法案已超越國際各憲政民主國家的規範,顛覆法治理念,包括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報告並接受即問即答,並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違反台灣憲政架構與立法精神,也超越其他憲政民主國家的立法權限,尤其是政府官員只要反質詢即有可能被關。

除此之外,爭議法案包括命令將新台幣上兆元的政府經費用於建造環台高鐵、花東快速公路及國道6號東延至花蓮,踰越立法權且未徵詢公共意見或進行環境評估,也引發外界擔憂。

抗議群眾訴求為何?概括來說,群眾希望法案撤回。許多示威者把焦點放在在野黨強行通過法案的手法,也有些人質疑在野黨正聽命於中國。在21日抗議現場,許多人手持標語寫著「沒有討論,沒有民主」。

對新上台的賴政府有何影響?賴清德雖贏得1月的總統大選,但民進黨在立委選舉失去絕對多數。如今賴政府上任後僅幾天內的政局發展,只會更凸顯國會分裂可能令台灣施政困難重重的疑慮。

政治大學政治學學者納赫曼(Lev Nachman)指出,目前立法院的紛爭顯示未來預期會出現的情況,至少短期內如此。「立法院不僅將讓賴清德的任何政策計畫無法推動,也可能讓前總統蔡英文過去8年達成的政策倒退。」

納赫曼還說,若這些爭議法案完成立法,「我們有相當可能性見到有人試圖迫害讓國民黨苦惱的民進黨官員」,「國民黨和民眾黨可能會有權力訊問他們想訊問的任何人」。

立法院的分裂,可能對台灣自我防禦來對抗中國介入與脅迫的努力受到重大影響。若藍白強勢通過法案,可能引發曠日持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戰。總統則無否決法案的權力。2024/05/24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