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投票立場說明 |
 |
|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
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案,今(25)上午在立法院進行投票,國民黨團在經過全體黨籍立委充分討論後,全數投下不同意票。國民黨團隨即召開記者會指出,所有大法官被提名人對於執政黨不當施政,缺乏說「不」的勇氣,甚至選擇迴避問題。因此,國民黨團一致決定投下不同意票,同時呼籲、提醒賴清德總統,在重提大法官人選上,請尊重在野黨的意見,並與在野黨共同商討適合人選,讓憲法法庭能夠早日運作。
藍委吳宗憲表示,針對本次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投票,黨團成員透過充分討論,大法官人事案的審查標準,國民黨團跟過去相同,對於大法官被提名人的專業,適不適合大法官職位,皆經過嚴格審查。最後,國民黨團做出一致決定,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尚不足以擔任大法官職務,不同意本次大法官人選。
吳宗憲指出,對個別大法官人事案審查過程中,不會去要求、檢視被提名人理念、想法要跟國民黨的立場相同才可以擔任大法官,而是檢視未來在擔任大法官後,是否明白大法官這個職位,在我國憲政體制下,大法官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而不至於像之前大法官,擔任造法者的地位去造法。
吳宗憲特別提到,最重要的是,大法官被提名人有沒有跟執政黨說「不」的勇氣,當執政黨做出違法違憲的時候,有沒有說「不」的勇氣,這才是最核心的審查標準。吳宗憲指出,黨團討論人選時,尤其對詹大法官被提名人和蕭大法官被提名人,當詢問關於國家政策是否違憲問題時,這兩位被提名人採取迴避的態度。
副書記長翁曉玲表示,檢驗這次大法官被提名人是否同意的標準,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是否勇於對當權者、執政者說「不」的勇氣和風骨。翁曉玲說,在「國會改革法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衍生出現的《憲法》爭議,以及大法官做出實質廢死,苛扣不發給地方補助款等事件,這些大法官被提名人,何曾站出來勇於批評賴清德政府?
翁曉玲指出,本次審查重要標準在於,在重要時刻是否選擇沉默不語?是否勇於說出他們法律見解?並從過去長時間觀察,是否言行一致,這也是黨團審查標準之一。
翁曉玲提醒賴清德總統再次提出人選之前,先和在野溝通、協商,希望再次提出大法官被提名人的人選,是能夠真正是《憲法》的守護者,能夠捍衛《憲法》價值和精神,而不是唯黨意是從。
副書記長許宇甄表示,黨團決議全數投下不同意票,是經過嚴格審查與深思熟慮,且認為大法官被提名人,都缺乏獨立意志、維護憲政及捍衛《憲法》的信念。尤其這段時間以來,賴清德總統推動大惡罷,目的在於消滅在野力量,圖謀一黨獨大。國民黨團希望未來賴清德總統,再提出大法官人選,能夠跟在野協商,提出真正能夠獨立行使大法官職權的人選,不要讓司法院變成賴清德總統和執政黨的政治打手。
吳宗憲最後補充強調,一個國家要強盛,法律與制度一定要長治久安,而不是因人設事,大法官做出的判決跟其他法院作出的判決不同,因為大法官做出的判決是沒有任何救濟機會,只能後判決推翻前判決,由此可見大法官人選尤其重要。我國《憲法》設計的司法權,就是完全獨立,不受任何影響的司法權,看看最近一連串的司法作為,和檢方的作為,到底公不公正?相信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吳宗憲呼籲賴清德總統盡速提出適當人選,也非常期待憲法法庭能夠儘速運作。吳宗憲認為,讀書人要有讀書人的風骨,要有勇於跟當權者說「不」的勇氣。吳宗憲說,對於公共議題,能夠接受不同的論述和邏輯推演,但要有勇氣說出口,這才是一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該有的風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