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PChome │◎YAHOO │
 

「授權總統動武護台」 美議員包山包海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員史考特與眾議員瑞森紹爾18日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確保台灣不受中國侵略。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在必要時有限度動用武力防衛台灣。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去年即曾在參眾兩院分別被提出,但由於進入大選重要時刻,法案並未排上議程。在新國會開始後,共和黨籍參議史考特(Rick Scott)與共和黨籍眾議員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18日分別在參眾兩院重新提案。

史考特發布新聞稿說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力於統治世界眾人皆知,美國不能坐等事情發生,而這首先應展現在支持美國和平與民主的盟友台灣。他指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能遏制共產中國對和平的民主力量動用武力,也能強烈表明對台灣的承諾以及自由民主的重要性。史考特也敦促民主黨與拜登政府堅持民主立場,共同促使中共負責,並保護台灣。

瑞森紹爾也透過新聞稿指出,近幾個月來,中共對美國主要經濟與安全夥伴台灣的敵對行動有所升級,「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呼籲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加強台美安全合作,並授權美國總統動用軍事力量保衛台灣免受直接攻擊,以增強台灣能力。

根據這項法案內容,法案將透過增強台灣抵抗中共侵略行動的能力,強化美國對台灣的長期政策;協助台灣抵抗中共在台灣海峽的軍事集結;授權美國總統在特定目的下得以有限度動用武力,以確保和保護台灣免受軍事攻擊;要求中共放棄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統一台灣。

法案也提出,在美台與理念相近的安全夥伴間建立一系列安全對話,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制定計畫以防中國對台發動襲擊;建議台灣動用更多國內資源建設國防,包括購置不對稱防衛武器、改革台灣後備系統並與美國進行網路防禦行動。

法案並敦促美國貿易代表與台灣就雙邊貿易協定展開協商;鼓勵美國總統或國務卿在台灣領土與台灣總統會晤;歡迎台灣總統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2021/2/19

共機擾台年餘 美官員擔憂「意外」發生

【本報綜合報導】多位美國前官員18日一致認為,台灣是美中最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熱點。他們分析,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北京也決心要統一台灣,在這背景下中共軍機頻頻擾台,恐導致「意外」發生。

由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18日舉辦線上聽證會,多位前官員與學者受邀出席,談論如何嚇阻中共侵略台灣。

USCC委員、2018年曾以美國國務院東亞局副助卿身分訪台的黃之瀚(Alex Wong)在聽證會上詢問,外界對美中兩大強權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有諸多討論,甚至有人認為衝突無可避免,在所有可能衝突熱點中,台灣海峽會排第幾名。

前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軍事顧問許卡特(Thomas Shugart)表示,他會把台灣擺在首位,遠遠超過南海,原因是國共內戰本質上尚未結束,中國對南海也沒有那麼投入。

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擔任中國議題資深顧問的林柏寧(Bonny Lin,音譯)則呼應指出,她也會將台灣評為美中首要衝突熱點,主因是中國將台灣視為核心利益,北京也決心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是台灣主要安全提供者。林柏寧說,目前已經可以看到台灣海峽情勢升級的態勢,尤其是在過去一年。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辦事處副處長葛天豪(David Keegan)也附議表示,台灣無疑是美中衝突熱點第1名。他說:「從北京角度來看,台灣根本上關係到他們合法性,從美國角度,則關乎到他們價值與在亞太區域的角色,這就可能導致衝突。」

葛天豪認為,中共軍機頻頻擾台,每次只要他們飛近,台灣空軍都須靠近驅離他們,這有「意外」風險。在目前氛圍下,類似意外可能無法像2001年美中軍機南海擦撞事件一樣,美國能透過談判讓情勢冷卻,「這真的讓我很擔心」。

至於如何嚇阻台海發生衝突,史丹佛大學中國軍事安全政策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表示,增加台灣與其他國家的連結最能有效嚇阻中國,因為北京會認為他們不只要對抗美國,還得對抗美國盟友,也能提高這些國家支持美國保衛台灣的機率。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祈凱立(Kharis Templeman)則認為,應透過非軍事連結增加美國對台承諾的可信度,因為若要嚇阻台海發生危機,主要還是取決於外界相信美國會對中國脅迫行徑拿出作為。祈凱立說,由於美國前政府樹立貿易障礙、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外界對美國信任程度過去4年有降低。他表示,若要逆轉外界觀感,他建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盡快與台灣展開雙邊貿易談判。2021/2/19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