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星期日
◎PChome │◎YAHOO │
 

殊途同歸 停止內耗 ─陳茂雄

李前總統接受壹週刊及TVBS採訪後,綠營有人對李前總統不諒解,不過多數人並沒有完整的看過壹週刊或是TVBS,所有印象都來自談話性節目。李前總統所表示的內容是臺灣已經獨立,只是還屬不正常國家,所以需要積極推動正名與制憲,使臺灣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指責李前總統的談話性節目主要的內容說他是臺獨教父,不只放棄臺獨,還表示自己從來沒有主張過臺獨。

李前總統真的沒有主張過「臺獨」,卻默默的促使外來政權臺灣化,他倒是對中國法統勢力說過一百多次「統一」,但全國沒有人相信他在推動「統一」。在談話性節目譴責李前總統的人或許沒有參加過臺獨運動,不知道臺獨運動的演進。

終戰後臺灣被外來的中國政權佔領,臺灣人與中國人並不平等,臺灣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可是又跳入中國的殖民統治,有思想的人乃意圖擺脫外來政權的殖民統治。當時有兩股力量,一股是臺獨運動勢力,目標是推翻外來政權,建立臺灣政權,這一股勢力被稱之為體制外改革。另一股勢力是體制內改革,進入中華民國體制,使外來政權變成臺灣政權,代表人物是李前總統。

臺灣政治民主化之後,由人民投票產生各級政府的議員及行政首長,外來政權變成臺灣政權,只是外來勢力一直頑抗就是。政權臺灣化之後,對臺灣主權問題各有不同的論述,在地理觀點上來說,臺灣有人民、土地、政府、主權,當然是一個國家。可是在政治觀點上則有問題,「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國號,「中華民國憲法」是中國的憲法,很顯然的,海峽兩岸變成分裂中的「一個中國」,臺灣並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李前總統認定臺灣的現狀已獨立,但國名與憲法有問題,所以屬不正常的國家,解決的方法是「正名與制憲」。臺獨運動人士則認定臺灣實質上已獨立,但法理上卻未獨立,解決的方法也是「正名與制憲」。

體制內改革與體制外改革原來是對立的,可是演變到最後卻出現交集,那就是推動「正名與制憲」,雙方都沒有變,各走各的路,但最後在「正名與制憲」的目標會合,李前總統也因此變成「正名與制憲」運動人士的精神領袖,當然也變成臺獨運動人士的精神領袖,但絕不是「臺獨教父」。

李前總統及從事正名與制憲的臺獨運動人士都沒有變,沒有理由在臺獨話題被圍剿,所以會發生這一些衝突乃因為挺扁人士對李前總統沒有加入挺扁行列反感而借題發揮而已。在政治立場方面李前總統完全沒有變,沒有什麼好討論的,該研究的是他是否適合介入挺扁或倒扁的行列。

趙建銘出事後,綠營就分成兩派,有一派認定應該切割陳總統以保綠營,另一派則主張穩定領導中心,所以要力挺陳總統。不過還有兩類很特殊的人,一種人是從陳總統那裡獲得好處,所以無條件挺扁,另一種人完全沒有得到好處,甚至於還吃了陳總統的虧,這種人會積極反扁。這是綠營內部路線的鬥爭,李前總統不應該介入,否則會使鬥爭更為劇烈,所以不挺扁也不倒扁。

以前對抗外來政權時代,體制外改革與體制內改革是對立的,可是相輔相成,在野的臺獨運動人士對李前總統施壓,等於支持體制內改革對抗外來政權。政黨輪替後,在野的李前總統在中國政策方面也一樣給執政黨壓力,它是幫助民進黨對抗外來勢力,是一件好事,可是陳總統卻在媒體點名炮轟李前總統,兩人交情因而決裂。陳總統遇到困境時,挺扁人士要李前總統挺扁被婉拒,因而圍剿李前總統,這一次臺獨路線之爭只不過是藉口而已。

有人衝突時,若不能勸架就讓時間來沖淡不愉快的事,他人不應該加入戰局,使分裂更為嚴重。李前總統的個性與陳總統剛好相反,陳總統會逃避壓力,李前總統卻會對抗壓力,否則早就變成中國保守勢力的傀儡總統了。【作者陳茂雄為中山大學教授、臺教會會員】2007/02/16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