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星期日
◎PChome │◎YAHOO │
 

民進黨初選價值 就此打破?
民進黨的初選已近尾聲,過程中許多風風雨雨,讓民進黨風雨飄搖,廿年來所創立的初選機制受到嚴重的挑戰,讓贏得初選的贏的心驚膽戰,輸去初選的同志則高喊不公,初選機制原本在解決黨內同志的紛爭,反而成為黨動盪的來源。

過去為了解決「口袋黨員」對於初選與實際選情的落差,民進黨創新加入「民意調查」機制,讓民進黨有制度與公平的初選遊戲規則,成為國內各政黨所學習;然而,在黨內鬥爭與政治操作上,展開劃時代的修正,民調的機制也因此備受落敗者與政治觀察者質疑,究竟民調是否還能解決同志紛爭?是否還能平衡初選與實際選舉的落差?

此次民調增加「排藍條款」,事實上應該稱為「排寇條款」或「排流條款」,甚至稱為「清黨條款」,但在學理上的民調研究,與政治上的投票行為研究,此一條款後的調查與實際情況有相當程度的落差。

在學理上民意調查是在實際行為前的科學預測,因此民進黨將此一機制加入初選之中,也就是說在投票前,用民意調查預測那一個候選人受選民所接受,在實際的民意調查裡,為了縮小民意調查出來數據與實際的落差,在取樣、題目設計、數據計算都有許多科學的計算,就舉數據計算為例,數據統計與計算加入了人口結構的性別、年齡、住宅分佈等加權,來吻合實際選民的分佈,此次民調採取「排藍」,也就是在數據中做出部分的排除,造成民調數據已呈現扭曲,再經過加權調整,整個民調與實際更是扭曲不堪,與實際現象大大的悖離。

在政治上,選民的投票行為,是動態的跳動,選民在時事變化、社會氣氛,甚至媒體、親友的影響下,投票行為在最後一刻都尚未定論,尤其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但在簡單的問題後,就判斷投票的政黨取向,甚至「大膽」的排除,但是事實上,這些人卻無人和的政治取向,或是投票行為在於候選人本身,不在候選人背後的「黨」與色彩;況且一個政黨的發展,難道只侷限在既有的政治板塊,不希望朝更大的政治版圖邁進,果真如此,民進黨成立後的立院席次成長,進而贏得政黨輪替與國會最大黨的雄心壯志,將是曲終人散,無法再令人民期待與感動。

一直以來,民進黨引以為傲的初選機制,連國民黨都跟著學習,但此次民進黨大幅調整民調的規則,可謂加入初選加入民調機制後的劃時代「創舉」,但這個創舉是否會為民進黨帶來更進步的未來,還是就此為民進黨帶來更大的「創傷」,值得觀察。2007/05/26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