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星期五
◎PChome │◎YAHOO │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蒙天祥

馬英九總統就職前幾天接受美聯社記者訪問,特別表達,在他的任內不與大陸談統一問題,並表示,在他有生之年,恐怕很難看到中國統一。他的談話,也許可以讓美國和反對中國統一的人安心。但是,也可以肯定,至少有十三億以上的中國人聽了興奮不起來。在台灣,有中國心的人聽了他這番話自然不是味道,而「深綠」的台獨份子,則表示不相信這是真心話,還批評馬英九這話只是想要「藍綠通吃、兩岸通吃、台美通吃」。這似乎印證西方人常講的一個道理:想取悅各方,到頭來是方方不討好。
馬英九多年前曾經表示過「終極統一」的看法。他是中國國民黨黨員,國民黨的黨綱是主張兩岸統一的。馬英九的尊翁馬鶴凌先生的遺言是希望中國統一。這些理想、這些遺志,從馬英九最近的談話看來,都已被他拋諸腦後了。

在馬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的論述,雖然他重申有「九二共識」,但是他最高的理想則定於「和平共榮」、「長遠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這些原則被解讀成兩個鄰國相處之道,也無不可。整篇講詞,最多人同意、最中聽的,應該是他說了一次「十三億同胞」。

台灣畢竟不是在鄭經、鄭克爽那個時代。如果現在這一代,兩岸還無法統一,以後統一的希望就更渺茫了。統一的志業,事關民族千秋大業。其成敗端看政治領導人是否有大志。有志者事竟成,像越南的胡志明,他走的統一之路多麼艱難。其志不滅,他終於成功了。統一的重大代價,時間久了總會償清。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O年),張學良統領東北,無論在硬實力與軟實力上,都足以與中原抗衡,何況旁邊強大的日本和蘇聯都在虎視眈眈,不樂見東北與關內統一。以當時的情勢,他大可佔地為王,不必屈就當老二。然而,張學良基於民族大義和遠見,毅然決定「易幟」,無條件把大好的東北歸入中國版圖。東北各地一夕間一律改懸中華民國國旗。這樣的胸襟器識、這樣的氣魄,無怪乎被稱為民族英雄。至於東北人,不但沒有怨他出賣「本土」,反而更加愛戴他。全中國人民,都該記得張學良的貢獻。

統一前的西德,由布蘭特總理開始提出東西德統一的想法。這個想法其實是當時世界四強、或東西兩大集團(蘇聯及美英法所領導的共產國家和親西方國家)所最怕看到的。他們都認為,這個日爾曼國家如果統一起來,又將成為世界的威脅。可是布蘭特(媒體都簡稱他為威利)不顧批評,勇往直前,繼續宣揚推動他的理想。經過了大約二十年,到了柯爾出任總理,終於在他任內完成德國的統一大業。
這些國家的統一路程,莫不經過千辛萬苦,受到國內外的重重阻撓,最後總在「有志者」的決心毅力下,完成事功。

十多年前,阿根廷外海有日本、韓國和台灣漁船,在同一區域捕撈魷魚。阿國海巡艦艇別的漁船不打,專找台灣漁船開火或扣押。這件事曾被新聞連續報導幾天。強國不敢向別的國家強銷有問題的肉類、香菸、武器,向台灣強銷,台灣往往擋不住壓力。搞分裂能不能為台灣帶來尊嚴和不虞恐懼?答案自明。

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美國是台灣的「安全盟友」。聽起來似乎毋庸置疑。不過,對國際事務非常熟悉的前外交部長、駐美代表、監察院長錢復先生認為,台北恢復「國統綱領」的法律地位和功能,才是保障台灣安全的正道。因為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一碰到「國統綱領」,就無從使力了。所謂求人不如求己,求安全根本之道是不能靠洋人強權的。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年)四月三十日南越敗在越共手中,其後南越總統阮文紹說了一句名言,那就是:「美國是最好的敵人、最壞的朋友!」。馬總統的國安智囊團,飽覽國際聽聞,一定有人記得這句話吧!

最近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接受媒體訪問,談到台灣。關於國際活動空間,他認為,中共給不給台灣國際空間,其實決定在台灣。如果台灣仍然由陳水扁那樣的人來領導,走台獨路線,叫中共如何不繼續打壓?如果台灣走的是統一路線,情形又不同了。至於台灣未來是統是獨,李光耀認為不可能由台灣單獨決定。決定因素是經濟、軍事實力的消長,以及中國大陸與美國兩個超強的決策。李光耀的意見,比很多學者的看法更值得參考。
(作者為廣西文獻雜誌社社長)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