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星期六
◎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工程 │◎PChome │◎YAHOO │
 

脊髓中風治癒大躍進 杜元坤為癱友燃起新希望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你有聽過脊髓也會中風嗎?脊髓也就是俗稱的「龍骨」,脊髓中風就是供應脊髓血液循環的血管阻塞,因此造成脊髓缺血性壞死病變,它的疾病進展速度極快,在劇烈的頸部或背部刺痛後,快則幾分鐘,慢則數小時內出現突發性雙腳或四肢癱瘓,伴隨感覺喪失、大小便失禁,嚴重者呼吸困難需要立即急救插管;日前甚至有民眾在接受泰式按摩後脊髓中風而手腳癱瘓的案例。

對於脊髓中風的治療,由於其複雜性,以及困難度相當高,傳統的「不開刀,只靠復健治療」,或者是利用神經減壓手術,其成功率僅不到1成。但神經重建權威-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圖)透過獨創的神經繞道手術,可將脊髓中風的治癒率大幅提升至7成。

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冠狀動脈阻塞等)幾乎每年都排名國人10大死因的前3名;另根據國際醫學研究統計指出,脊髓中風的病人約佔心血管疾病病人的0.5-0.8%,所以台灣每年估計約有200人左右,會罹患脊椎中風。

神經重建權威杜元坤院長表示,雖然從數據上看來每年罹患的人數不多,但這樣的疾病過去是無法有效治療的。病人將會因此而終身癱瘓,造成病人、家庭很大的打擊,也造成國家、社會很大的負擔。不停地追求新的治療方式,挑戰困難的手術,都是為了幫助這些無助、失去希望的病人,而進一步實現讓癱瘓病人站起來行走的夢想。

杜元坤院長進一步提到,以臨床來看,脊髓中風治癒的機會大約不到1成左右,這是因為本來神經組織的自我再生能力就非常有限,在周邊神經組織如此,在中樞神經,也就是脊髓神經,更是如此。脊髓中風後,因為脊髓神經的缺血、壞死,導致神經細胞的凋亡,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神經發炎的機轉。而此一神經發炎會使得脊髓神經的損傷更加擴大,之後會形成神經疤痕組織,在受損的區域會大量累積抑制神經再生的細胞因子,最後形成脊髓空洞化,使得神經再生不再可能。

但從6年前起,他率領著「杜式神經重建團隊」的夥伴,透過神經重建的手術,讓病人能再站起來的機會從1成提升至7成。此一技術的主要核心觀念是神經繞道手術,這是杜元坤院長領先世界的獨門手術。透過脊髓神經繞道手術,繞過脊髓神經受損的區域,克服神經疤痕組織形成的物理性障礙、以及抑制神經再生的細胞因子形成的化學性障礙,使得脊髓神經得以沿著重建的途徑,順利的再生,和遠端的神經組織形成功能性的突觸,將神經訊號傳遞下來,達到功能性的恢復。這一種「杜式神經繞道手術」,在之前的國際醫學界,已經被成功運用於成人臂神經叢受損,小兒肩難產,腦中風,以及脊椎外傷四肢癱瘓的病人,而杜院長也發表許多這方面的論文登在頂尖的國際期刊,甚至在美國出版教科書!杜院長的國際學生,也將「杜式刀法」發揚光大,在國際頂尖期刊更是發表多篇論文。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形顕微外科最頂級的期刊(2015),美國專家特別指出,這種神經繞道手術發明至今30年,一共有超過700篇的論文,卻只有一篇是「証據等級第一級,具有最高科學價值」的研究論文,就是杜院長的研究論文。

民眾葉先生表示,原本他罹患了腹主動脈剝離,在手術後,發現肚臍以下完全沒知覺,去年11月經過杜元坤院長動完手術後,目前已經可以穿鐵鞋開始練習走路,肚臍以下也從完全沒有知覺到現在進步很多。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住在高雄的吳先生,因為胸椎神經被血管壓到,所以下半身癱瘓,雖然曾經接受其他的方法治療,但經過了2年半(在去年9月)病況加劇,開始會痛會麻得很厲害,經過杜元坤院長的「神經繞道」治療後,吳先生表示,目前疼痛感約從8分減到2分,雖然有時還是會麻,但漸漸改善中,且疼痛減少,也能自己行走得比較遠。

從過去許多案例看來,其實很多癱瘓的病友都有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但有兩個重點必須注意,第一是病人要先對自己有信心有毅力。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的心理狀態是很重要的,要有信心,才能在術後有毅力的持續復健,加速復原的時程。第二則是要用對方法,每個醫生都有屬於自己擅長的治療方式及手術技巧,所以在就醫時,除了要先了解每位醫生擅長的領域外,重要的是,要以豐富臨床經驗與受國際專業認可的醫生為優先選擇的對象,才能大幅提高治癒機會。(自立電子報2020/6/17)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