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臺中市城南之心計畫工程 │◎PChome │◎YAHOO │
 

研生生醫研發抗新冠變異株之人類抗體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雖然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施打普及率提高,各國紛紛放鬆管制,然而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和傳播,造成病毒突破性感染與重複感染不斷出現。甚至公衛專家預期,未來可能比照流感,必須年年施打新冠疫苗。不過,台灣生技公司研生生醫,從疫苗施打者血液發現一系列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人類抗體,可望解決變異病毒的問題。

專注於抗體藥物研發的研生生醫團隊,在今年年初,從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者血液中分離出一系列可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人類抗體。除了可以治療或預防既有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透過多種抗體組合,甚至可運用「雞尾酒療法」,治療未來的變異病毒,不但填補疫苗效力不彰的空缺,還可解決不斷延燒的公衛危機。

從疫情開始,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和傳播,至2021年底Omicron出現之後,快速變異出BA.1及BA.2,再轉變為BA.4和BA.5等完美亞變異株。甚至最新還出現被稱為「魔王變異株」的BA.2.75,也入侵台灣和世界各國。

各國研究紛紛指出,新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可成功逃逸既有的疫苗與藥物的效力,即使施打2劑或3劑疫苗,免疫保護效果也不彰。以致於根據原始病毒株所研發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之抗體藥物,紛紛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下架。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接種兩劑新冠肺炎疫苗加強劑後仍感染新冠病毒。顯示出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強,可造成施打疫苗後仍出現突破感染,甚至重複感染,形成新的防疫難題。因此,各國除了以再接種第4劑疫苗因應,醫藥界也積極尋求新的抗體藥物,遏止疫情再重創世界。

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者或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因個體差異於體內產生許多不同的抗體,不同的抗體對於不同變異病毒可能具有專一性的效果。專精於抗體藥物開發的研生團隊,於此找到靈感,利用其「單一B細胞人源抗體研發平台 (human single B cell antibody technology) 」,從新冠肺炎疫苗施打者或新冠病毒感染者血液中,分離出一系列抗體,作為潛在藥物標的。

研究發現,這些抗體與新冠病毒的棘突(Spike)蛋白內的受體(RBD)結合後,病毒就不會與受感染者體內細胞的ACE2受體(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產生交互作用,藉此可使病毒無法感染細胞,甚至可透過Fc介導的抗體效用功能(Fc-Mediated Antibody Effector Functions),加速清除病毒感染的細胞,達到預防和治療效果。

實驗結果顯示,研生成功分離的系列抗體可有效中和BA.1和BA.2等新冠病毒變異株進入細胞,其抑制病毒感染的效果,可與之前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的抗體藥物媲美;更令人驚喜的是,這一系列抗體,對於BA.4與BA.5等變異病毒株,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預期也能有效降低重複感染與突破性感染的風險,以及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

在證實可對抗既有病毒株的潛力後,研生團隊進一步發現,這個系列的抗體能夠與新冠病毒棘突蛋白的不同區域結合,若病毒株發生變異,可以利用不同的抗體組合,開發出新冠病毒雞尾酒療法,不僅可一網打盡既有的變異病毒株,甚至能對抗未來的新變異病毒株。

目前全球約有2%人口,暴露於高度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除了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族群,也有人即使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仍因免疫力低落,無法產生足夠的保護。此高風險人口,就可以施打抗體藥物, 達到預防與治療新冠病毒的效果。研生生醫所研發的抗體藥物,可望彌補上述疫苗效果不足,或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問題。

研生成立於2020年,專注於抗體藥物研發。部分技術技轉自中央研究院吳漢忠博士的研究成果,吳漢忠博士目前擔任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於知名國際期刊發表多篇抗體於癌症醫療和傳染疾病應用相關論文,並於2020年12月獲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院士殊榮。

研生成立後,吸引多位專精於抗體藥物的資深專家陸續加入團隊,已經擁有多項抗體專利以及成功建立不同抗體開發平台,可以高效率研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抗體藥物。除上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抗體藥物,研生還有針對癌症治療的抗體藥物,涵蓋直腸癌、胃癌、頭頸癌和卵巢癌等未被滿足的醫藥領域,將陸續推出相關抗體藥物,滿足廣大的醫藥需求。(自立電子報2022/7/25)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