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星期五
◎PChome │◎YAHOO │
 

國際減碳壓力 勢不可擋
【記者謝錦慧台北報導】針對國際碳定價趨勢,經濟部長王美花29日表示,台灣產業界面臨轉型壓力,除了自身減碳,購買碳權抵換也是策略之一。

業界說,今年掛牌上路的碳權交易所兼具交易公平和認證專業性,未來可在淨零轉型過程助企業一臂之力。

王美花29日出席「碳市場啟航 永續未來新篇章」高峰會致詞表示,全球面臨的減碳挑戰為進行式,企業排出多少碳就須付出相應的成本,目前國際碳定價收入已達千億美元規模。

談及國際碳定價趨勢,王美花指出,歐盟每噸碳介於80至100歐元,台灣正在研議的碳費費率則有每噸碳新台幣100元、300元甚至500元等,國際間碳定價有所差異,主要是因爲台灣和歐盟採取不同制度。

王美花表示,歐盟碳交易市場採取總量管制,也就是有免費配額,企業碳排放量在總量之上才須繳碳費,或是透過購買碳權抵換碳排量;台灣的碳費制度則是從「樓地板」開始,依照企業的碳排放量徵收碳費,與歐盟不同。

王美花強調,台灣產業以出口導向為主,國際減碳壓力勢不可擋,不僅半導體和紡織業等製造業在供應給國際大廠時,面臨減碳壓力,住宿業等服務業者也反應,須回報旅客住宿產生的碳排量。她說,企業除了自行減碳,也可透過購買國內外的碳權抵減碳排量。觀察國際碳交易市場,新加坡規劃企業2024年起,可採取國際碳權抵換5%碳排放量。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今年10月也啟動「J credit」碳信用交易,初期以國內碳交易為主,後續才會開放國外碳權。2023/11/30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