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星期四
◎PChome │◎YAHOO │
 

竹縣三級古蹟采田福地修復工程啟動
(記者陳思豪竹縣報導)
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采田福地」,完整保存原住民的文化遺產,也是全台唯一具規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縣長鄭永金上任後要求文化局加速修復,開放民眾參觀,讓道卡斯族之相關歷史圖版及文物可源遠流長。經縣府向文建會爭取一千二百多萬經費,於四月一日將采田福地內伯公、七姓祖牌「出火」,迎到毗鄰的臨時行宮,修復工程正式展開,預計工期要十個月,工程內容包括屋桁、屋頂重修、環境改善等等。

采田兩字其實是把〔番〕字解構,位在竹北市新國里的采田福地,過去民間俗稱為〔番仔〕祠堂或〔番仔〕伯公,也就是平埔 族道卡斯族人竹塹社七姓公廳,是全台一具規模的平埔族原住民祠堂。

據了解,新竹海岸地區早期是道卡族道卡斯族人竹塹社人生活打獵的地方,隨著漢人移民,竹塹社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歸順清朝。乾隆廿五年,由乾皇帝御賜〔義勇可嘉〕匾額,並賜封竹北新社為采田福地,全社歸化為漢族。

光緒四年,竹塹社佾生廖瓊林立祠,竹塹社佾生廖瓊林立祠,立「采田福地碑」陳述七姓化番的由來、演進。竹北采田福地始成為竹塹社的象徵,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於1985年指定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縣府指出,竹塹社族人現有94戶,部分遷往外地,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回到采田福地祭祖,以前祭祖稱為「田」,於祭祀後族人往目的地跑,到一定點便停下唱歌跳舞,到折返點時便奮力奔回,最先回到采田福地者可以獲得獎賞。可惜這樣的活動並沒有留下來,目前則簡化與客家族群祭祖相同。祭祖當日,族人於九時三十分回到采田福地,準備牲禮,十點舉行簡單祭祀,之後召開派下員會議。

文化局表示,采田福地左右兩邊建築物佔用問題在管理委員會協調多時後,近期可望搬遷,右側鐵皮將拆除,左側傳統建物將一併進行修復,修護工程預計期十個月,未來完成後將於內部展示道卡斯族之相關歷史圖版及文物,可充實古蹟內涵,開放民眾參觀。

文化局強調,明年農曆七月十七日,可擴大辦理節慶活動,亦可配合義民節活動辦理,特別是舉辦馬拉松大賽(此為平埔族傳統文化),讓縣民參與,也讓縣民認識采田福地的歷史與文化。2007.04.09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