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宇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觀音"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又稱"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六觀音之一。
相傳白雀庵建於南北朝北周時期,庵院坐北朝南,廟內供奉“千手千眼”菩薩,為興林國國王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人稱“三皇姑”。妙善喜歡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為尼,因妙莊王逼迫其還俗,而火燒白雀庵,致使數百名尼姑身亡,妙善於是乘白虎遠走蒼岩山修行,後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舍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妙莊王病癒後,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為其建造廟宇,更塑金身,由於過分激動,竟說成“千手千眼”。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傳達聖旨給修築者,於是建造廟宇時就給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許\多手眼,手裡又長眼,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庵院香火旺盛,特別是農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的兩個廟會,香客遍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會期長達15天左右。1988年9月,河北省佛教協會將其定為“河北省南和縣白雀庵女道場”。三皇姑的傳說早在隋朝時期,就變得人人皆知,《搜神記》二十卷,視觀音為神。略記曰:“妙莊王有三女,長妙音,次妙緣,三妙善,妙善即觀音大士。王令贅婿不從,逐之御花園,居之白雀寺,苦以搬運,極所不堪,旁役鬼力代之。王怒,命焚白雀寺,寺僧俱毀於焰,大士無恙如初。命暫之,刀三折;命縊以白練,忽黑風遮天,一白虎背之去。至屍多林,青衣童侍立,遂曆地府,過奈河橋,救諸苦難。還魂再至屍多林,遇一耆碩,指香山修行。後,莊王病急,剜目斷臂救之,爾時道成。空中現千手眼,故曰: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
關於千手觀音的來歷,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古代興林國妙莊王有三位美麗的公主。長女妙金,次女妙銀,小女妙善。妙金、妙銀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從小虔誠禮佛,出家當了尼姑。妙莊王苦苦勸她回宮,但她始終不肯。一怒之下,妙莊王命人拆了廟宇,趕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來,使妙莊王全身長了五百個大膿瘡,久治不愈。後來有位醫生說此病必須要親骨肉的手眼合藥才能治好。於是,妙莊王求助於妙金、妙銀,但二位公主皆不願獻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後,毅然獻出手眼為父親合藥治病。果然,不久妙莊王的病體就康復了。此事不僅使妙莊王深受教育,同時也感動了釋加牟尼。他為讓妙善公主能時時拯救苦難眾生,便賞賜了千手千眼給妙善公主。從此,妙善公主就成了眾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據考,這個故事出自于元代趙孟兆夫人管道升撰的《觀音大士傳》。
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具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幹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